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07-00498
分       类
社会保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07-08-27 00:00:00
名       称
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保障咨询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文       号
苏劳社信息[2007]11号
关  键  词
服务规范 
内容摘要
规范全省12333咨询员的服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电话服务、网站网站咨询服务 
时       效
 
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保障咨询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9-11-19 来源: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江苏省劳动保障咨询服务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江苏省劳动保障咨询服务规范(试行)

   为建设全省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联动响应的劳动保障咨询服务系统(以下简称12333),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打造咨询服务品牌,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咨询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从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树立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为创建劳动保障政务服务品牌而努力。

   三、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对外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各类服务对象,对内服务劳动保障各处室单位。

   四、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劳动保障政策、业务经办内容。

   第二章  咨询员行为规范

   五、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纪律。

   六、工作时间统一着装,仪表整洁大方, 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七、工作环境保持整洁、整齐、有序、统一、和谐。

   八、服务热心、诚心、真心、耐心。

   九、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

   十、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积极向上。

   第三章  电话咨询服务规范

   (一)操作规范

   十一、工作时间提前到岗做好上线准备,确保在工作时间电话处于“准备好”的状态。

   十二、工作时间内暂时离开座席,将咨询系统设置为“未准备好”状态,中午休息和下班时,应当退出咨询服务系统。严禁因违规操作导致电话接通无人接听的情况。

   十三、通话结束,待对方挂断电话后,根据全省统一的业务数据分类做好电话小结,建立服务日志基础台帐。

   十四、电话小结完,应当迅速进入空闲状态,等待接听新的来电。

   (二)服务流程用语规范

   十五、咨询服务中应当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的首问语、过程语、结束语(见附件1)。

   十六、服务用语的基本要求:用语礼貌、适度;表达通俗、易懂;语句简短、精练;发音标准、清晰;语气亲切、温和;语调平衡、流畅;语速不紧、不慢;音量不高、不低。

   十七、在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如“请问、请讲、对不起、很抱歉、让您久等了、请稍等、谢谢”等。

   十八、提高沟通技巧,规范使用在各类特殊情况下的服务用语(见附件2)。尊重服务对象,禁止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或使用服务禁忌用语(见附件3)。

   (三)解答内容规范

   十九、解答内容应当准确、清晰、完整、简明扼要。

   二十、树立责任意识,不得随意回答自己不知晓或不清楚的问题;疑难问题,应按照有关程序流转确定统一答复口径后答复。

   二十一、明确咨询范围,对确属咨询范围内的,不得搪塞推诿。对不属咨询范围的,应告知正确的咨询途径。

   二十二、对省市之间、市与市之间政策规定不一致的,需耐心倾听,记录、核实、汇总,上报省厅。对咨询者要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

   二十三、对咨询者的建议和意见、重大情况反映、咨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反映给有关负责人。

   (四)自动语音留言服务规范

   二十四、有专人负责对留言电话进行处理,及时进行下载、听取、登记。三个工作日内必须给予回复。未能联络成功的留言者,应当至少再联系两次,留言内容、回复处理情况记入业务台帐。

   第四章  网站咨询服务规范

   二十五、省和各地劳动保障网站开通12333咨询服务网。

   二十六、网站显著位置登载统一的服务标识、服务口号。

   二十七、整合全省12333咨询资源,全省联动,实现互链互通。

   二十八、各市局制定网上咨询答复制度,对网上咨询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网上公开等方式进行个别或共性答复。

   二十九、凡网上公开答复的内容以及网上的咨询音频和视频内容要严格审核,确保准确无误。要过滤敏感信息,确保涉密内容不上网,保证政府网站的严肃性和导向性。

   三十、加大电话咨询和网站咨询互动的力度,提高服务效能。

   附件1:电话咨询服务语言规范

   1、首问语
   (1) “您好,xx(市)12333(为您服务),请讲。”
   (2) 如逢节日,可向来电者致以节日问候,如:“新年好,xx(市)12333(为您服务),请讲。”
   (3) 在答复邮件、语音留言、回访电话时,首先应自我介绍,然后核实咨询者身份和咨询问题。

   2、过程语
   (1)在仔细倾听来电者的表述后,应准确辨别来电对象,注意敬称来电者为先生、女士等。
   (2)在交流过程中,如需询问来电人的姓名等资料时,应准确使用:“请问您贵姓,方便的话是否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3)在交流过程中,如需了解问题并打断话语时应礼貌示意,如:“对不起,我需要问您几个问题。”在复述问题时,应:“您说的是XXX意思吗?”对主要问题进行复述(语速相对放慢一些)。
   (4)在为来电者查询信息或需查询确认政策规定时,应使用:“对不起,请您稍等,请不要挂机,我为您查询相关政策(信息)。”如果查询超过大约半分钟,应再次提示对方“我正在为您查询,请您稍等。”查询后回复:“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5)在解答过程中,对暂时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或遇媒体来电等特殊情况,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转接、留置。
在转接时,应使用:“对不起,您咨询的问题我需要转给其他咨询员,请您稍等。”
   (如遇转接未成功)“对不起,转接未能成功,我把您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会尽快给您回复。”
   (来电者同意)“请问您贵姓?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6)当来电者要问及咨询员姓名时,应礼貌应答:“工作时我们统一使用工号,我的工号是****。”
   (7)在与来电者交流过程中,当市民提出建议、意见后,应礼貌应答:“谢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3、结束语
   (1)当咨询员与来电者交流即将结束时,可以问:“请问您还想咨询其他问题吗?”或“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2)当来电者对您的服务表示感谢时,应回答:“不必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3)结束语:“感谢您的来电(来信、留言),再见。”或者 “欢迎再次拨打12333,再见。” 
 
   附件2: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规范用语和沟通技巧

   1、特殊情况下的规范用语
   (1)当遇到对方电话不清楚或无声时:可以说:“对不起,您的声音听不清楚,请您重打一遍或者换一部电话再打过来,好吗?谢谢您的配合。”(说完后停顿2-5秒,如果对方还是无声,可以挂机。)
   (2)当遇到来电者抱怨电话难打时,可以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请问您想咨询什么问题?”
   (3)当遇到不属于12333咨询服务范围时:“对不起,您的问题不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范围,您可以向****部门咨询。(我可以告诉您那里的联系方式,请记录一下。)
   (4)当遇到需要传真文件、发送E-mail时:“请告诉我您的传真号码、电子邮箱,或告之索取传真的方法。”
   (5)当来电要求某个咨询员接听电话时:“对不起,×××工号咨询员正在接听,我可以为您解答”。或者:“请您稍候,我帮助您进行电话转接。”
   (6)当受理转接电话时应当详细了解清楚情况:“先生/女士,您好!您的问题现在由我来为您解答,我的工号是****。您是要问**问题吗?”
   (7)当强插接听时:“您好,我是业务监理(组长、科长),您刚才咨询的问题由我来回答。”
   (8)当遇到投诉本系统工作人员时:“对不起,我们将尽快去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您满意的答复。”
   (9)对工伤认定、工龄认定、退休审批等需要认定、审批的事项,对保险待遇计发和调整等方面的问题,答复要原则、严谨,不要轻率下判断。可请咨询者携有关资料到经办部门去核准、认定、审批或直接咨询。

   2、沟通技巧
   (1) 在交流中,应避免只听不应,应当边听边以“嗯”、“啊”、“噢”等口头语应和,要让来电者感受到咨询员是在认真地倾听。
   (2) 在接听投诉举报和劳动争议方面电话,应判断或问清对方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适度把握答复口径。
   (3) 在交流中,如遇来电者要求咨询员作判断给意见的,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明确告知现行政策精神,或以建议方式给予其正确引导。
   (4)在交流中,如遇来电者蛮不讲理、一味埋怨、甚至谩骂时,首先应当保持平稳心态,不受情绪影响,耐心告知:“我在认真听您讲,看看如何给您帮助。”或“我非常能够理解您的心情,关键是要解决问题”。其次要对来电者表示理解,作正确引导,但不可许诺,疑难问题可记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在交流中,如遇现行政策没有规定的,在向来电者做好解释的同时,记录详细情况,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

   附件3:服务禁忌用语

   1、急什么!
   2、你烦不烦!
   3、不可能的。
   4、你不要再讲了。
   5、你问我,我问谁!
   6、讲响点,讲清楚点。
   7、不要啰唆。
   8、 这事情不属于我们管。
   9、 我是为你一个人在服务吗? 
   10、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问!
   11、我讲得很清楚了,你还没懂啊?
   12、怎么基本常识都不懂!
   13、我不知道(我不清楚)。
   14、这个我说了你也不懂。
   15、投诉是你的权利(你去投诉好了)。
   16、什么呀?(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17、我这里是没办法为你判定的,你可以到**部门去
   18、你哪有这么多问题,我已经给你讲了多少遍了!
   19、政策就是这样规定,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告诉你)。
   20、这个电话时间很长了,没有别的问题就挂电话了!

政策解读
政策图解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