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在江苏省盐城市社会保险服务大厅门口,两张公告非常醒目,不仅给出了业务“网上办”的诸多方法,还发布了联系电话、APP二维码等“掌上操作”路径。记者看到,所有人员进门时,一律进行测量体温、详细登记。
为切实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发展所需、民众权益保障所急,连日来,江苏省盐城市人社局秉持“人字当头、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生命健康安全、劳动权益维护”两不误,运用网络化、新媒体手段,立体化推出“不见面、不断线”的人社经办服务模式,既有效减少人员密集接触、防止疫情传播蔓延,又提供了“不出户、不打烊”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
刮起“线上春风”
“相比传统场馆招聘,网络招聘不受时空限制,信息查询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尤其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江苏丰盈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科负责人王萍萍说。
盐城市大丰区正月初五的一场新春网络招聘会“热闹非凡”,200家企业在自己专属的“网络摊位”上,提供工程主管、机械工程师、电商主播、新媒体运营等近6000个岗位。求职者选择心仪岗位后投递电子简历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用人单位可一键发送远程面试邀请,实现“足不出户、找到工作、招到人才。”
与往年春节不同,今年,盐城市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春来归盐、返乡乐业”招工引才“线上春风行动”,开发“网络招聘”信息发布矩阵,围绕返乡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在外有成人士等重点对象,密集投放返乡群众就业创业、节后企业复工用工储备等服务套餐,在全市刮起了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的“线上春风”。
“‘互联网+就业’模式实现更高精密度的‘匹配’,也为举办方、企业和求职者,节省了成本、人力和时间。”春节期间,据盐城市劳动就业中心主任还少丹介绍,除了“学习强国”,分析网上求职招聘“大数据”成了他每天的“功课”,目前全市已举办“线上招聘会”9场次,点击浏览量32866人次,126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4508个,提交简历12612人,形成了“在家过年过关、掌上应聘求职”的就地就近就业的良好氛围。
当好“复工助手”
“员工已全部到岗,生产线已经复工,我们会坚持加班生产”“价格保持不变,全力满足供应需求”……2月7日晚上,作为承担着供应口罩的重点企业,响水县吉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
“用工刻不容缓,我们跟企业一同制作了招聘信息。”为确保企业用工充足,当地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将通过“e就业”线上招聘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并发动乡镇、街道、村居社保员张贴招聘广告,及时帮助企业输送了13名急需用工。
为积极助力医卫防控物资企业复工,盐城市人社系统充分发挥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分线挂钩”、党员小分队“上门服务”。盐城市人社局由局长、党委书记嵇红梅率队,领导班子成员在岗带班、亲自督办,组织全系统党组织、党员干部对生产卫生医疗防控物资和居民所需防护物品的企业,逐一上门摸排、对接复工需求,帮助解决用工“燃眉之急”。
“盐南高新区科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后,发挥技工聪明才智,将‘工业测温仪’测试调整为‘人体测温枪’,成功用于防控所急。”市人社系统坚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联合镇村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开展“e就业”贴心化用工服务,新锋医疗用品、方天无纺等7家防护医卫生产企业用工充足、全面复工、加班加点、投入生产。
实行“分类保障”
“今天,但我们的后台服务工作人员轮岗上班了,大家按照要求,配戴口罩、手套,确保信息化服务‘不见面’的同时‘不断线’。”据盐城市社保中心主任陈竹山介绍,盐城将对未按时、不及时的申报申办业务,均可延时、延后办理,为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开辟权益保障服务“绿色通道”。
在社会保险综合服务方面,盐城实行网上即时、分类分时、预约延时办理社保登记、人员增减、关系转移、帐户查询、资质认证、退休审批以及待遇核发等服务,养老待遇认证“未按期”发放“不暂停”,退休申报“未及时”待遇“次月补”,登记缴费“未按时”延期办、后补办。
在工伤保险方面,盐城开辟工伤认定绿色快速通道,对预防救治、医护履职感染或死亡的,3日内完成工伤认定,及时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在应急投诉方面,盐城对社保卡临时挂失、人才绿卡申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劳动监察投诉,通过12333服务热线、“盐城人社”“我的盐城”APP、公众号、专业服务平台等方式,进行即时办理。
精准“援企稳岗”
为帮助中小企业树立信心、减少损失、渡过难关,盐城市政府于2月3日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意见》,重点明确了人社部门的重要职责,着力从减轻负担、援企稳岗、保障用工三个方面,进行精准施策、倾力支持,坚决打赢防疫防控攻坚战。
在失业保险方面,盐城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缴费比例1%的降费政策。
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最长6个月,缓缴期满后不降低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经费,优先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其余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支出,不足部分从就业补助资金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