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的钱小红,非常感谢人社部、江苏省人社厅领导给我这个宝贵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扎根基层 不负韶华》。我从1990年开始就在薛家人社所工作,从普通办事员到窗口工作人员,从副所长到所长,一干就是三十年。在这段历程中,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我总结了4句话,代表着我承担的不同身份及产生的感想,时刻督促着我这名基层人社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一句话是:“我是党员,我先行先上。”薛家镇坐落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10.1万,现有工业企业2300余家,个体工业户3500余家。工作量大、事务繁杂、企业群众关注度高是薛家镇人社所工作的真实写照。自2014年任薛家镇人社所所长以来,无论是承接辖区百姓的社会保障需求,还是处理辖区企业的劳动纠纷,无论是招才引智工作,还是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我都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发扬“你来我就办、服务不下班”的工作作风,率先开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周六服务”工作模式。“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在薛家人社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区首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巡回庭”、全区首家乡镇智能化信息化人力资源市场、全市第一批“规范化劳动人事调解中心”在薛家镇挂牌成立,江苏省创业型乡镇创建完成,生命健康产业园区(薛家镇)建设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单位。薛家镇人社所连续多年荣获“人民满意好站所”称号,先后被评为“新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巾帼文明岗”、“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劳动争议优秀基层调解组织”、“江苏省乡镇(街道)巡回仲裁庭示范单位”。
第二句话是:“我是百姓,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百姓有需要,我就主动向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百姓有事上门,永远不说“这事不归我管”,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5年12月5日,联防队员苏某突发脑出血,花费医药费30多万元抢回一条性命却瘫痪在床,后与联防队解除劳动关系时发生争议,经我调解后达成调解协议,解除劳动关系并按相关规定给予了经济补偿,此时本可结案。但我想到,瘫痪在床的苏某尚有年迈的父母需要抚养,后期还要支付昂贵的医药、护理等费用,没有经济来源这个家庭将如何生存?于是我为他办好失业金核定申领,又主动联系了薛家镇民政部门为他办好残疾症;想到他没有工作,失业金领完后他的养老、医疗保险怎么交?于是我又多方联系,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帮助他缴纳养老、医疗保险;待苏某一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才算真正结案。我们只有真正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将“百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帮助他们。
第三句话是:“我是调解员,化解劳动争议是我的天职。”“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做好调解工作亦是如此。2015年6月份,河南省华荣县曾某,带着同村老乡一起到张家港干幕墙安装工程,工期结束结算工资时分包老板携款跑了,无奈之下曾某带领13名工人找到发包方常州金茂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讨要工资,争执无果,曾某一气之下从公司二楼会议室跳下致重伤。我从派出所知晓情况后,一边安抚曾某,一边想方设法与发包老板邱某联系。一开始邱某不露面拒绝接待,更不承认有这么一回事,我始终不放弃,天天上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诚意打动了他,他终于答应与我见面谈判,后来经历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我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说法理、用情理,从仁义道德讲到社会责任。最终,他不仅答应再支付一次13人的劳务工资,曾某的抢救费用医疗费用也由他来承担,不懈努力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该案件调解取得了圆满结果,双方签完字付清款项时已经是2016年的大年夜了。我在心中默默感慨:“他们终于能够过一个安心年了。”
工作不仅要有“钉钉子”的韧劲,还要有“以柔化刚”的巧劲。我聘请规模企业10名资深人事为兼职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灵活运用仲裁调解方法,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5年来薛家人社所调处1409起劳动纠纷,调解率达90%以上;开庭庭审理728起仲裁案件,结案率100%;处理群体纠纷69起,没有发生一起恶性群体性事件。同时,我还积极构建劳动关系预防体系,坚持典型案例公开观摩庭审制度;成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12家,成立社区网格劳动争议调解中心5家;创新成立薛家镇劳动关系诊断服务中心,两年为141家规模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自此薛家镇建立起多元化、广覆盖、全过程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做到有矛盾不出厂、有纠纷不出镇,真正把劳动争议解决在企业内部、化解在矛盾前端。
第四句话是:“我是复工管家,抗击疫情‘疫’不容辞。”防疫抗疫人人都应是战士,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能检验我们的初心使命,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需要我们的勇毅担当。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从2020年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回到工作岗位,第一时间带领人社所参与到抗疫中来,同时报名参加薛家高速道口的一线执勤。
1月26日晚上,常州市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知,企业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开工。我随即确定防控疫情联络人,每个联络人都建起了QQ群,人社联络组负责的340家企业全部通知到位,确保企业重视疫情,不提前开工。
疫情在不断变化,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也在不停调整。根据我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指挥部明确要按“五到位”的原则帮助企业从2月10日起有序复工。我带领工作人员吃透消化政策,梳理制作了企业申请复工流程图,耐心指导复工企业返常员工如何在“常州人社”APP上申报。从防控机制到员工排查,从物资储备到内部管理,我指导每一家企业扎扎实实做好“五到位”工作。
“企业CA掉了怎么申报、员工自己怎么申报、企业复工了员工不愿意上班怎么办、隔离期工资怎么付……”面对一天上百个的怎么办,我担心大家都去企业现场办公室没人接电话,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了薛家镇的企业复工复产指南上,坚持24小时开机当好“复工管家”。第一批开工的都是重点企业,员工人数多达五六百人,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员工承诺书、企业复工人员近14天日常活动及身体健康登记表、近14天和30天的轨迹查询等,一人一档审核,只要企业准备好了,哪怕是晚上,我和联络组同志都连夜去现场验收审核。我经常是一天回复各类咨询连水都没时间喝一口,又马不停蹄奔赴验收现场。随着规模企业基本复工到位,考虑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仅用了2天时间就搭建了网上平台,198家企业在线上推送近2000多个用工岗位,并根据劳动者的简历进行匹配,真正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
从办公室到现场,从线下到线上,复工群、人事群、工会群、招聘群、物资群、体检群、包车群,每个群的消息我都会及时回复,任何需要都随叫随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向上的路没有尽头,但是努力过就不负青春。作为人社人,我知道任重道远,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能做的便是只顾风雨兼程!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努力奔跑中书写人生价值!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