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9年专题  >  江苏人社行风专题  >  综合新闻
服务网点“定准位” 群众办事“找对门”
——全国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建设述评
发布日期: 2021-05-24 来源:人社部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想办人社业务,怎么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办事网点?

拿出手机,在高德地图查找,轻松搞定。

目前,全国20.4万个人社政务服务网点已在电子地图上线,覆盖部、省、市、县(区)、乡、村六级。办事网点有名称、有图片、有地址、可定位,群众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版精准定位、一键导航,一查即准、一找即对。

人社服务点多、线长、面广。受条件所限,一些服务大厅设置分散。“不知业务去哪办、不知网点能办啥”,曾是不少群众办事时遇到的困难。

去就业中心找工作,到社保中心办养老,很多人不知道地点,要么打12333询问,要么上网站查询。在去办事网点的路上,有时候还要停下来问路。有人在外务工,想办理劳动维权等业务,人生地不熟,很难找准门,免不了多跑腿。

群众难题就是改革信号,群众需求就是创新方向。人社部组织开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信息采集工作,彻底解决群众办事地点难找等问题。

这是一项时间紧、需求高的硬任务。各地人社部门组建网点信息采集管理员、采集员队伍,15.3万名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倒排工期,强力推进。

创新服务,培训先行。线下线上齐步走,有视频指导,有现场演示。部分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年龄较大,不熟悉采集操作,设区市人社局对接基层采集人员,以“点对面”的方式进行指导。在一场场线上培训中,在一次次线下指导中,信息采集的目标和范围统一了,采集方式和实施步骤清晰了。切实管用的培训,为提高采集效率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采集是电子地图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采得对、采得准才能用得上、用得好。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部分乡镇、村服务网点分布散、距离远。针对采集困难的乡镇、村,各地给予重点帮助。在一些地方,县级采集员下乡采集,由近及远、先易后难,逐个击破。

工作人员更精心,电子地图就能更精准;工作人员多一些麻烦,群众就能多一些便利。各地采集的信息涵盖服务网点的定位、照片等多方面数据,确保“第一源头”不出差错。服务大厅的具体地点、办事内容、工作时间变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修改,实现地图库信息实时更新。

一个个人社服务网点在地图上“点亮”。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不管人在山区平原还是海岛边疆,只要拿出手机点一点,就能轻松找对门。

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信息采集,是一场从群众办事视角出发的“关键小事”创新。

--坚持“全覆盖”,让群众“查得到”。采集点既包括人社综合服务大厅,也包括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劳动维权等各类服务大厅。同时,将可办理人社业务的基层窗口一并纳入采集范围。人社服务大厅与社保卡发放合作银行、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居委会等,构成了一张“一网尽览”的电子地图服务网。

--确保“精准度”,让群众“找得着”。只有可查、可视,才能清晰、易找。电子地图上,精准标注着各网点的地理位置、服务时间、服务范围等信息。同时,工作人员实地拍摄并上传大厅门脸照、指示牌、窗口图片。群众根据需求快速搜索办事地点、准确定位,就能查得到路、认得准门、找得对窗。

--实现“可拓展”,让群众“好办事”。传统政务服务信息呈现形式单一,查找不便。“指尖上人社服务电子地图”的推出,直观展示人社服务网点。清晰的页面、简洁的流程、智能化的检索,体现了数字化时代导引服务的升级,让人社服务更加易懂、易索、易办、易得。

电子地图建得成,更要用得好。实践证明,只要以群众办事良好体验为导向,就不难发现提速增效的路径,就不难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加码,也就不难发挥叠加效应,最大化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有的地方将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与电子地图紧密关联,为群众提供全面精准有温度的服务。

有的地方推出“人社服务地图”微信小程序。群众在手机上点一点,即可获知最近的服务网点及繁忙程度等情况。群众选择办事地点后可一键咨询、预约取号、智能导航,一次性获知办事材料和要求,省时省力。

有的地方挖掘分析服务网点的检索量、预约量、业务办理量等数据,及时掌握服务网点动态。对群众办事需求了然于胸,就能进一步下沉服务、优化窗口设置、丰富办事渠道,全方位改进服务。

“用手机一搜,各类办事窗口的具体位置、门牌图片一目了然,一键直接导航。”“查到的网点更多了,乡镇、村的服务点都有,就近办事更方便。”“搜一搜就能找到办事地点,可办业务清清楚楚,节省了不少时间。”群众的朴实话语,既是对便利度和满意度提升的生动表达,也是对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的最大肯定。

小切口带来大变化。随着个性化应用的拓展,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将为群众送去更多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