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扬州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助企纾困、扩大就业、稳定岗位等方面“下足功夫”,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
助企纾困:前三季度减收失业保险费2.12亿元
“最近我们新招聘15名大学生,获得扩岗补助2.25万元。”扬州海信容声冰箱有限公司高樱介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政府关键时刻的支持,通过扩岗补助、稳岗补贴等措施缓解了企业压力,稳定了员工队伍,更坚定了投资扩产的信心。
据了解,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面向的是招用本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可获得每人1500元的补助。
今年以来,扬州市人社部门还积极推动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制度改革,全市释放稳岗资金1.91亿元,增加返还市场主体超2万家。“降、缓、返、贴、贷”等助企纾困政策的全面实施,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统计,全市1-9月共减收失业保险费2.12亿元、工伤保险费2796万元,批准缓缴困难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费9776万元;缓征中小微企业医保费9.7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7亿元、“苏岗贷”10.75亿元。
稳定就业:已为毕业生募集见习岗位11004个
今年以来,扬州市人社部门创新运行“线上线下”招才活动,率先开通“扬州人才市场”抖音号,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开展“直播带岗”等“屏对屏”招聘;借助“夜市经济”东风,举办“人才夜市”活动专场招聘,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等诸多元素赋能就业工作,作为全省稳就业保民生典型做法被省人社厅向国务院督查组重点推荐。
据统计,前三季度,扬州市新增在扬就业创业大学生16926人。为了让青年到更广阔天地发挥才干,鼓励岗位下沉,截至目前,全市已为毕业生募集见习岗位11004个,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2488人,超额完成见习岗位指标任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扬州市创新打造乡土人才十大培育工程,已有420人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培养计划,累计获评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2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7家、大师工作室37家,拥有52名正高级、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宝应乱针绣”在今年“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专项赛省级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随着灵活就业的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被称为稳就业的“蓄水池”。今年9月,全省首个县级零工市场在高邮正式揭牌,集成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登记、失业帮扶、困难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和权益维护九大就业功能,在促进灵活就业和快捷就业方面实现招聘服务集成化、招聘方式多元化、招聘时间自由化三大创新。
招才引智:扬州人才政策迈入“3.0时代”
今年“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马禹的获奖项目产品是柔性印刷电路、电器绝缘、输配电行业的关键基础材料,目前该项目已在扬州投产,预计3年内可累计实现销售7900万元,利税948万元。
今年以来,扬州人才政策迈入“3.0时代”,新设立绿色产业发展、扬州科创等数只百亿母基金,全面搭建“产才融合”的人才发展平台,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推动产才供需精准对接,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加速高端人才、科创要素的集聚。
此外,扬州市人社部门还聚焦“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绘制引才图谱,在全省率先建设上线“扬州人才码”,开通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举行2022年“百名博士扬州实践”活动,聚焦更多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落户,持续擦亮“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