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文件:
春日的阳光柔和的洒在窗上,带来丝丝暖意,我戴起耳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喂你好,我是以灵活就业身份交的职工养老保险, 2022年的费用已经交了,但是我刚刚查了一下,2022年还有缴费数据,每个月是40多块钱,这是怎么回事啊?”耳机中响起一位先生略带焦急的声音。随后,我仔细核实了他的缴费情况。原来,这位王先生是在今年1月初一次性缴纳了2022年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时,2023年的社保基数文件还未发布。我赶紧安抚他:“王先生您不要着急,我跟您解释一下这个原因。2022年,因疫情原因,国家出台了社保缓缴政策,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费款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2022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3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3年当地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因为您1月初缴费时,淮安市2023年缴费基数还未公布,现在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已由4250元上调至4494元,所以您这个40多元的缴费金额是补差的费用,您于2023年年底前将费用缴清就可以了。”听到这里,王先生长舒了一口气。电话结束前,我还补充道:“社保缓缴政策不是年年都有,正常情况下,养老保险是不允许跨年度缴费的,您每年年底前记得将当年的费用交完。”听完我的解答,王先生夸奖道“你解释的真细致,我要给你好评!”电话挂断后,我的脸颊微微发烫。
养老保险政策与民生息息相关,市民遇到问题时选择拨打12333,是对我们的信任。作为咨询员,我们应当细心、耐心的解释好每一通电话,让市民了解人社政策,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