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近年来,常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抓紧抓实,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30余万人,“十四五”第一年引进人才10.6万人,去年11万人,今年预计12万人,通过10年时间,力争引进80-90万外来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一个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初步形成。在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过程中,常州市人社部门全力聚焦青年大学生群体,坚持“全周期扶持、全链条推进、全方位服务”,不断满足青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市开发和采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近28万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9258个,组织10594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累计已建立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就业见习基地574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率均达100%;支持大学生成功创业3929人,建成市级大学生创业载体19家(其中省级5家)。
一、构建了全周期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聚焦青年大学生,构建了覆盖落户、就业、安居、实习、创业支持等多方面的全周期政策体系,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全方位为青年人才引进、发展、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集成政策强支持。去年我市又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优化、集成政策,提出“激励留常来常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大力扶持创新创业、鼓励支持灵活就业、扩大见习实习效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开展困难帮扶、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简化求职落户手续、维护就业合法权益、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等十二个方面的措施,重点聚焦招才引才、稳岗拓岗、创新创业,为推动全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创新政策引人才。今年,高校毕业生资助“大幅提标”,开展“青春留常”计划,提供“生活居住双资助”,将购房资助标准由原先的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享受3万元、5万元、25万元提高至5万元、8万元、30万元。高层次人才奖励“大胆破壁”,薪酬奖励政策对从北京、上海、深圳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取消了社保缴纳限制,对年薪200万元以上、列入战略科学家名录的人才,最高奖励50万元/年,并将支持对象扩面至市重大科创平台引进的人才以及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存量人才。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市以“非申即享”方式发放人才生活资助16批次,共计6927.53万元,涉及20.66万人次;三是完善政策助创业。持续优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新一轮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进一步扩大享受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调低参保门槛,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激情。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全市共引领大学生成功创业3929人,带动就业10489人,投入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604.8万余元。四是落实政策促就业。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对招用首次就业的2022年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企业,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全市共计发放3451.35万元涉及单位5612家。全市有1351名大中院校毕业生领取求职创业补贴202.65万元,共发放各类就业见习资金2024.76万元。对142家吸纳高校毕业就业的小微企业,按规定发放社保补贴77.69万元。有123人次享受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22.59万元。
二、完善了全链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体系
集聚各类青年人才,是不断增长城市活力的源泉。我市以促进人口集聚为契机,多措并举,努力将常州打造成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首选城市。一是聚焦“招才引才”下功夫。每年举办“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由市领导带队赴各地、各高校招才引才。从2021年10起,这项活动的足迹遍布全国近20个重要城市,与各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面对面交流,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人才常州”得到了广泛宣传与认可。二是聚焦“青春留常”下功夫。抢抓“毕业季”,联合在常高校举办线下招聘会21场,通过龙头企业进驻、校友企业带动,切实提升了毕业生的留用率。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84万人,引进各类人才14.18万名;三是聚焦“创新创业”下功夫。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省级决赛中,我市选送的《黑斑侧褶蛙养殖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乡村振兴专项赛一等奖(第一名),《“小书童”景区共享伴游智游机器人》荣获主体赛服务业项目组三等奖,双双晋级国赛;四是聚焦“能力提升”下功夫。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结合全市产业大会精神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不断挖掘优质见习基地,通过开发一批管理型、智能型、技术型等高质量见习岗位,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全市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9258个,组织就业见习10594人,同比分别增长75.6%和42.2%,在全省位居前列,受到省厅的表扬。
三、优化了全方位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支撑体系
围绕“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这一目标,我市着力优化全方位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一是织好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关于驻常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的意见》,充分发挥驻常高校“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作用,量体裁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二是建好“就业驿站”。武进区人社部门以打造青年“就业驿站”为抓手,为有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安排7天免费食宿,并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维权保障等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有10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受益。同时,持续推进“就业驿站”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完成计算机、烹饪、电工等实训室升级改造,启动家政服务、茶艺等18个工种的培训工作。三是创好活动品牌。新北区人社部门创新推出“乐游高新 引凤回巢”暑期大学生工业旅游活动,结合新北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特点,开设机械制造、汽车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五条“工业旅游体验”线路,为暑期回乡大学生了解新北区、选择新北区、留在新北区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共吸引500余名新北籍大学生报名参加,其中有80余名大学生与企业达成实习或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