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3-00716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3-07-12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649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3〕233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6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12 来源:就业促进处(失业保险处)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吴学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型职业领域青年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已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完善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人社部等八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13日,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八部门在全国较早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苏人社发〔2021〕125号),落实企业用工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招用新业态劳动者时不得将“是否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作为招用条件等规定,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保障,着力解决新业态用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首创将不完全劳动关系的纠纷处置纳入仲裁监察维权渠道,有效妥善处理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纠纷。同时,我们加强用工监管和执法维权,创新三方机制载体,省市层面相继成立快递、餐饮、旅游、家政等行业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进一步发挥三方机制应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协调效能。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二)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系列行动。我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总工会召开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指导平台企业落实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各项政策;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督促平台企业及时完善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积极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三)完善新就业形态人员管理机制。今年,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六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平台企业创造就业的若干措施》(苏人社发〔2023〕18号),明确商务、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能建立电商、外贸、网约、快递物流和外卖送餐等市场主体和就业人员信息采集机制,定期与人社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提出四个方面12条措施促进平台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发展。

(四)优化培训服务供给。支持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电子商务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参加相应职业工种培训。发挥行业龙头平台企业、院校、行业组织和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需求筹集培训力量、打造精品课程,加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适配性培训供给。持续推进快递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快递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推动南京、无锡、苏州成为人社部重点联系城市,探索构建适合新业态新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当前新业态就业群体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存在参保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维权困难等问题,总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阶段。青年群体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需要更高质量的就业支撑其个人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新型职业领域青年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

一是强化工资待遇权益保障。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平台就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按时足额发放。引导监管服务对象建立健全内部沟通和申诉协调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协商,制定行业劳动标准,合理制定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和算法规则并公开发布,保证制度规则公开透明。

二是强化社保、职业伤害等权益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平台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比例。开展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将以地方平台企业名义提供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劳动并获得报酬或者收入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加强对平台就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培训。

三是加强服务新职业青年就业创业的技能评价标准开发。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落实《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2021年-2025年)工作方案》,按照“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评价22大紧缺技术资源方向,将技术资源开发力度由纺织、建筑、道路运输等传统行业,逐步向软件、互联网、康养服务业等青年从业人员较多的新兴领域倾斜。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恳请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