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在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求端发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健全政府促进就业机制,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在更高层次上强化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
一是就业工作优先部署。省委省政府推动各地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纳入宏观调控目标,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调控范围,将帮扶失业青年、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严格落实就业资金投入责任,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就业状况和工作目标,按时足额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消除地方财政“零投入”;优化就业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实现就业资金使用由兜底保障型向促进提升型转变。省人大制定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将《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各级人大定期开展就业执法检查和听取政府就业工作报告,每年视察并评议就业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各地政协将就业工作纳入专题协商和议政内容,定期开展集中视察,广泛推动促进就业责任落地落实。
二是就业政策优先制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社会等政策的协同衔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扩容提质双向驱动、良性循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长短结合出台了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举措;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政策文件。《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均将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资金、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等优先投入就业数量大、质量高的项目。例如,省县域电商集聚区综合评价将带动就业的数量列为重要评价指标。
三是就业效果优先评估。率先探索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2023年,我们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下发《关于开展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工作的通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工作,常州市人社与发改部门实现了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用工需求等信息共享,无锡市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用工需求预调查机制。2023年,江苏开工建设22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000亿元,新增158个重大制造业项目投产,实现产值29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1.5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江苏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强化人才支撑,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就业提质扩容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一、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和投资引导,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推动绿色就业、低碳就业。推动制造业不断迈向高端化,制定实施“1650”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高标准推进国家人工智能、车联网、区块链先导区建设,持续巩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先地位。促进制造业就业提质,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促进服务业就业扩容,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31”工程,持续推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培育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家政服务企业。促进农业就业增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返乡下乡入乡就业创业,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2000家、示范家庭农场3500家。
二、强化援企稳岗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建立援企稳岗常态化机制,实施降本减负、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巩固减税降费成效,调整优化稳岗返还、吸纳就业补贴、吸纳重点群体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苏岗贷”“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等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智改数转网联”企业职工转岗安置和技能提升工作。完善涉企服务高效率模式,持续优化升级全省一体化人社信息系统,运用就业大数据交汇终端开展比对分析,免申即享为各类企业落实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实现“政策找企”“免申即享”。落实用工企业全方位支持,对就业贡献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优先纳入各部门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项目,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计划,鼓励各地设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展就业友好型企业认定。
三、实施技能提升促进就业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职业技能根基工程,面向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建设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优质技能培训供给力度。开展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开发一批数字技能类培训课程和评价规范,每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服务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一老一小”,面向构建“苏适养老”“苏童成长”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护理、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
衷心关心您对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