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单位名称 专业学科需求 招收数量 其他要求
1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
2 南京大学 中国史 4
3 南京大学 哲学 2
4 南京大学 法学 8
5 南京大学 理论经济学 14
6 南京大学 工商管理 12
7 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2
8 南京大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6
9 南京大学 社会学 12
10 南京大学 数学 6
11 南京大学 物理学 30
12 南京大学 天文学 15
13 南京大学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60
14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15 南京大学 软件工程 5
16 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17 南京大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 60
18 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
19 南京大学 地质学(矿业工程) 24
20 南京大学 地理学 15
21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4
22 南京大学 生物学 10
23 南京大学 生态学 10
24 南京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 2
25 南京大学 世界史 2
26 南京大学 考古学 2
27 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 32
28 南京大学 政治学 4
29 南京大学 公共管理 8
30 南京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6
31 南京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
32 南京大学 海洋科学 4
33 南京大学 药学 8
34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8
35 南京大学 临床医学 5
36 南京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5
37 南京大学 建筑学 2
38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8
39 东南大学 建筑学 4
40 东南大学 风景园林学 2
41 东南大学 城乡规划学 6
42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 6
43 东南大学 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24
44 东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
45 东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
46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 22
47 东南大学 力学 5
48 东南大学 光学工程 6
49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22
50 东南大学 数学 10
51 东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22
52 东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53 东南大学 软件工程 5
54 东南大学 物理学 8
55 东南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56
56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4
57 东南大学 哲学 6
58 东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5
59 东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5
60 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61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 22
62 东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36
63 东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24
64 东南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14
65 东南大学 艺术学 6
66 东南大学 法学 2
67 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5
68 东南大学 生物学 20
69 东南大学 临床医学 8
70 东南大学 基础医学 5
71 东南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5
72 苏州大学  数学 4
73 苏州大学  统计学 1
74 苏州大学  基础医学 33
75 苏州大学  畜牧学 3
76 苏州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5
77 苏州大学  药学 21
78 苏州大学  特种医学 19
79 苏州大学  哲学 3
80 苏州大学  政治学 2
81 苏州大学  化学 43
82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38
83 苏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3
84 苏州大学  应用经济学 2
85 苏州大学  工商管理 8
86 苏州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
87 苏州大学  软件工程 8
88 苏州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
89 苏州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4
90 苏州大学  中国史 2
91 苏州大学  物理学 22
92 苏州大学  光学工程 15
93 苏州大学  体育学 10
94 苏州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7
95 苏州大学  法学 19
96 苏州大学  教育学 2
97 苏州大学  设计学 7
98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99 苏州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8
100 苏州大学  临床医学 30
101 苏州大学  护理学 1
102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 28 全职18人、外籍10人
103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6 全职14人、外籍12人
104 江苏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8 全职22人、外籍16人
105 江苏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26 全职16人、外籍10人
106 江苏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18 全职12人、外籍6人
107 江苏大学 农业工程 26 全职18人、外籍8人
108 江苏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45 全职20人、外籍25人
109 江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 全职14人、外籍16人
110 江苏大学 力学 20 全职12人、外籍8人
111 江苏大学 电气工程 24 全职16人、外籍8人
112 江苏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35 全职15人、外籍20人
113 江苏大学 临床医学 20 全职12人、外籍8人
114 江苏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 全职16人、外籍8人
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8
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气工程 2
1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7
1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5
1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学工程 5
1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6
1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18
1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
1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9
1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6
1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14
1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件工程 5
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 7
1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5
1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学 21
1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信息与通信系统 12
1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4
132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12 具有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等专业背景
133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 3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4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信息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5 南京农业大学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6 南京农业大学 遗传工程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7 南京农业大学 遗传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8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 19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39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1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0 南京农业大学 农药学 10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1 南京农业大学 果树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 5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2 南京农业大学 蔬菜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 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3 南京农业大学 花卉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 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4 南京农业大学 茶叶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综合利用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5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3 具有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146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8 有生物信息学分析背景优先考虑
147 南京农业大学 传染病学 8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8 南京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49 南京农业大学 兽医药理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0 南京农业大学 饲草学 9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1 南京农业大学 草坪学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2 南京农业大学 水产养殖 18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3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分子学 1 在相关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有影响力的论文
154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学 9 有良好的植物遗传学背景
155 南京农业大学 环境污染控制 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6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学 13 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跨学科博士申报
157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质炭科技 1 有材料科学和工程背景,或者环境工程背景
158 南京农业大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系统生态学/生态学 8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59 南京农业大学 环境工程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0 南京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1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1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学 5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2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 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3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4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学 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5 南京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 1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6 南京农业大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7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7 南京农业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8 南京农业大学 细胞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 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69 南京农业大学 合成生物学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0 南京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1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2 南京农业大学 有机化学 2 具有合成方向研究背景者优先
173 南京农业大学 无机化学 1 具有材料方向研究背景者优先
174 南京农业大学 化学生物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5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物理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6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 1 具有自动化相关知识基础
177 南京农业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8 南京农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79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电气化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0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1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2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3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4 南京农业大学 情报学 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5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6 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区域发展 3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7 南京农业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 1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8 南京农业大学 社会保障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89 南京农业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6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0 南京农业大学 行政管理 18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1 南京农业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9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2 南京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史 4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3 南京农业大学 社会学 2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4 南京农业大学 工商管理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5 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6 南京农业大学 法学 1 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197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10
198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10
199 南京理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10
200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
201 南京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技术 10
202 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203 南京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
204 南京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10
205 南京理工大学 力学 10
206 南京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10
207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
208 南京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
209 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210 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10
211 南京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212 南京理工大学 数学 10
213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 1.开展针织流行与品牌设计研究;2.开展智能服装与可穿戴设计研究。
214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2 基于湿法非织造技术,开展以短切碳纤维或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化学纤维纸基材料功能化研究;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功能化研究。
215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 1.纺织加工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算法及编程;2.纺织加工过程图像识别及仿真设计;3.纺织品色彩模拟仿真。
216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2 1.针织结构计算机仿真及针织智能织物织造与研究;2.针织结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3.高端针织产品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217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3 1.具有化学染整或材料科学研究背景;2.能够开展废水及污泥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变色隐射伪装材料、功能粉体加工和纤维材料以及纺织品仿生技术等研究。
218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 1.具有纺织或材料科学研究背景;2.结合课题组功能纺织材料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19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4 1.以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及制造、安全防护材料和智能材料为研究方向,结合项目需求,开展相关试验、理论和数值模拟工作;2.研究方向包括但不仅限于:复合材料与结构设计及制造;热-力环境下材料与结构力学;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制备;智能材料;冲击爆炸力学。
220 江南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3 1.参与品牌战略、消费者行为、广告以及国际营销等方向的研究工作;2.参与其他市场营销的相关研究。
221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1.合成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应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金属及金属氧化物;2.通过研究物质结构及界面反应与膜性能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科学规律。
222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具有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背景。
223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从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溶液界面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24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4 基于不同类型的纳米粒子,制备新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探讨功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和功能间的构效关系,进一步拓展新型材料的前沿应用领域。
225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智能水凝胶材料,智能传感材料与器件。
226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功能气凝胶复合材料,电磁防护材料。
227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3 1.功能性或高性能光固化树脂合成;2.自由基光聚合动力学研究;3.光固化金属防护涂层的附着和防腐机制研究;4.光固化3D打印材料研究。
228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功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生物传感器构筑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3.超级电容和锂电池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
229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有机硅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改性;2.化妆品用功效成分包载体系的构建以及经皮输送探索;3.天然产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建立;4.化妆品用皮克林乳化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230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2.活性氧检测及应用;3.光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4.有机物的光电降解研究。
231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制备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2.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及其应用。
232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3 1.开展新型发光材料相关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开展多功能诊疗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3.开展吸波材料相关的设计与制备。
233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1.对UV固化预聚物主体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和制备,对UV固化配伍复合材料进行设计,使之满足高弹性、高耐冷热交变、高耐候、高耐磨、高透明的特性和功能要求;2.对结构、官能团活性设计及反应机理作研究;对材料结构作表征;3.研究UV固化复合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4.对所制备材料作研究应用,优化工艺技术,提出评估参数。
234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1.研究制备中高温太阳能高选择性吸收功能纳米材料;2.对太阳能吸收机理作研究;对材料结构作表征;3.研究材料材料结构-性能间的关系;研究应用工艺技术,提出评估参数。实现太阳能高选择性吸收率和低发射率。
235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参与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自组装中的应用研究
236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1.多孔聚合物(COF,MOF,POP)在能源和催化中的应用;2.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生长及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3.新型超分子结构的构筑及其光电磁功能和生物应用。
237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 研制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或者光电催化体系,应用于产氢、有机合成等高价值反应。
238 江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1.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应用与自组装行为研究;2.废水处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39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1.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材料;2.智能药物递送系统。
240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具有生物信息学背景优先)、代谢工程等相关方向
241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1.酶法生产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2.蛋白质工程改造新策略的开发和应用。
242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污染物分析和新材料的开发。
243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从事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
244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开展抗污染水处理膜的制备或者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245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4 1.人工纳米颗粒的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2.生物质炭的制备及环境应用。
246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1.开展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基础研究;2.协助课题组开展135重点研发计划和水专项的研究工作。
247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 1.协助课题组开展135重点研发计划和水专项的研究工作;2.开展水污染控制相关废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回用基础研究;3.开展环境生物技术相关的微生物氮循环机理机制研究。
248 江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1.知识网络的构建新方法研究;2.知识网络中的隐含知识发现算法研究。
249 江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2.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3.工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工业控制系统。
250 江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1.研究基于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的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2.研究基于CPU和GPU并行化的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大规模机器学习模型的分布式训练。
251 江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研究图像特征抽取和行为识别技术。
252 江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2 1.协助开展“预测与决策理论方法”相关理论研究工作;2.协助完成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相关内容;3.协助开展其他科研合作内容。
253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3 1.获得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2.具有代谢工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以及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引进后主要从事维生素C、黄酮类物质等营养化学品的微生物合成。
254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食药用真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2.食药用真菌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结构解析 (尤其是多糖结构解析)与活性评价
255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3 1.传统发酵食品酿造机理和产业升级;2.传统酿造工业中微生物群落与产品风味的关系;3.酿造食品中功能性物质;4.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256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研究蛋白酶的催化机制,以及酶的结构特点;2.蛋白纯化工作;3.蛋白晶体培养,蛋白晶体解析;4.发酵相关工作。
257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3 1.从事糖化学生物学研究;2.具有潜在生物学价值的复杂寡多糖的设计与合成;3.基于寡多糖的疫苗开发研究;4.具有诊疗作用的糖类药物和探针的研究。
258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微生物多糖应用与产业化;2.绿色生物制造;3.益生元功能产品开发;4.生物反应器设计与制造。
259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获得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有微生物生态学、基因组学研究背景;3.引进后从事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物途径工程研究。
260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酿造微生物学与微生物组学:具有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工程等学科背景,引进后从事白酒酿造机理与工程技术研究;2.风味化学与感官科学:具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分析化学、感官科学等学科背景,引进后从事酒类风味研究;3.要求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上两个方向任选一个。
261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开发适用于生物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酶制剂,并对其催化性能与效率进行改进与优化;2.工业属性酶的构效关系与分子催化机制解析;3.基于分子构效关系与催化机制的工业属性酶的分子改造及蛋白质工程方法开发;4.高附加值中间体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62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糖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2.多肽或糖肽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3.生物材料,包括免疫生物材料与基于纳米技术的疫苗、药物递送与释放;4.研究涉及化学合成、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催化、生物材料、免疫等多学科领域。
263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博士专业为发酵工程、微生物或食品生物技术;2.具有组学技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经验;3.研究方向为酿造食品微生物资源与安全。
264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具有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博士学位,熟悉蛋白质结构解析、蛋白质高效表达与纯化;2.具有独立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3.研究方向为蛋白质工程。
265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具有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独立开展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实验,具有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元件开发经验;3.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工程和系统生物学。
266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或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学术创新与严谨专业的学术态度及攻克难题的信心和能力;3.引进后主要从事枯草芽孢杆菌代谢调控合成功能糖研究。
267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或发酵工程博士学位;2.有独立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英文读写听说的水平;3.引进后主要从事微生物合成功能多糖与寡糖研究。
268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获得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从事氨基酸高产菌株选育。
269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极端微生物耐酸机理的研究;2.数字化发酵模型的研究;3.海洋藻类不饱和脂肪酸的发酵生产与功能研究。
270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2 1.获得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2.具有代谢工程,分子生物学以及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重要甾体激素及其中间体的从头生物合成,关键酶挖掘及分子改造;4.微生物代谢改造有机酸、氨基酸的关键技术。
271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2.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主要从事真核细胞多萜醇寡糖生物合成途径糖基转移酶及其调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72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2.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从事酿酒酵母孢子在酶胶囊,药物传递,口腔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273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2.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3.主要从事蛋白质糖基化和真核细胞运输中的GPI翻译后修饰以及N-糖基化修饰的生理功能和组学研究。
274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1 1.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蛋白质结构解析;2.蛋白质结构的解析。
275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3 1.甾体化合物合成关键限速酶的系统挖掘、催化机理解析及理性改造研究;2.重要甾体激素及其中间体的从头生物合成;3.分析化学方向;4.生物信息学方向。
27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1.大肠杆菌新型动态调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L-氨基酸脱氨酶底物谱扩展与电子传递机制解析;3.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氨基酸的关键技术。
277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酶分子计算;2.酶学与酶工程。
278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工业微生物底盘细胞改造与设计:通过基因功能分析,得出膜壁结构的合成相关基因和基因簇,鉴定其必需性,并分析不同结构基因簇的精简导致的影响,最终分析出最有利的改造策略,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挖掘有利基因模块和调控机制,针对其不同的代谢途径影响,引入合适的产物合成途径,进行生物合成,为高版本模式生物的构建奠定广泛基础。
279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研究双功能酶突变体的设计方案、优化突变酶文库构建和高通量筛选方法;2.完成优良突变酶的纯化和催化特性的测定。
280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微囊泡化及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28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从事乳品加工、乳中功能组分的分离及功效验证、以及健康乳制品创制等方面的研究。
282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围绕蛋白质和功能因子,运用分子组装技术和微胶囊技术开展研究,特别侧重可食用载体体系的开发和应用相关的基础研究。
283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开展糖酶的分子改造与定向进化相关研究。
284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微生物耐药分子机制解析: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确定耐药性相关的潜在基因,再借助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对耐药机制进行预测,最后利用质谱技术对上述耐药机制进行确证。
285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确定酸面团面包主要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2.风味物质形成关键酶的纯化;3.形成风味物质形成关键酶的基本性质解析。
28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山羊奶特殊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及功能性研究。
287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食品安全检测新原理与新方法。
288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复合型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协同创新技术。
289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6 1.发展色谱-质谱分析新方法,并应用于食品安全研究;2.发展纳米生物分析新方法,并应用于食品安全研究;3.发展新颖先进功能材料,并应用于食品安全研究。
290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番茄综合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中试研制工作;2.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2018YFD0400902)后续研究工作。
29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1.剖析淀粉的精细结构及其与性能关系的研究;2.淀粉加工用酶开发;3.淀粉结构改性技术及新产品创制;4.淀粉营养功能体内外评价技术。
292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围绕肠道-胰腺区域免疫稳态调控、肠道稳态与心血管疾病调控,针对其中关键免疫细胞与分子等靶点,在相关免疫细胞及动物模型中筛选具有健康调控作用及转化价值的内源活性物质、营养素或膳食组分。
293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5 1.食品脂质组学研究;2.食品脂质营养研究;3.食品脂质绿色制造;4.食品专用油脂研究。
294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具有医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擅长免疫学研究者优先;2.针对肠道健康、免疫调节、消化及代谢性疾病干预等功能挖掘益生菌功能菌株;3.通过动物模型及人群实验解析其作用机制;4.建立基于特定疾病人群肠道菌群特征的健康预测模型。
295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具有医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有免疫学、神经科学研究经历者优先;2.针对肠道健康、免疫调节、精神类疾病干预等功能挖掘益生菌功能菌株;3.通过动物模型及人群实验解析其作用机制;4.建立基于特征性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精神疾病预测模型。
29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具有数学及计算机背景,擅长大数据分析、有生物信息学研究经历者优先;2.阐明人体肠道多样性及其成因;3.解析肠道菌群和膳食、生活方式及人体健康关系。
297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在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淡水鱼、名优海产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壳聚糖等功能性多糖的功能开发及应用开展研究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科研任务。
298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
299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围绕谷物营养开展研究,探索其健康作用机理;2.开发相关健康食品。
300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发展食品检测样品预处理方法;2.研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
30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与主动防控研究;2.特色农产品与药食两用植源性原料的精深加工及功能研究。
302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从事面制食品加工、品质调控及保鲜方面的研发。
303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具有电磁波与微波技术背景及生物电磁学背景,擅长物理场仿真模拟与数学建模、有微波与食品学科交叉研究经历者优先;2.建立典型模式食品体系微波加热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开展多物理场精准仿真与模拟;3.挖掘电磁场与生物大分子电磁相互作用机理及规律;4.阐明关键食品组分微波场下的极化与弛豫行为。
304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功能性食品配料(益生元、活性肽等)的研究与开发;2.水媒法(水酶法、乙醇水提法等)提取油脂技术及油品质量及稳定性研究;3.新酶构建与应(提高特定反应方向酶活和酶稳定性)酶的分子改造。
305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从事肿瘤代谢研究。
30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5 具有心血管药理方向研究经验,掌握血管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转基因动物操作、分子药理学等技术者优先。
307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主要从事肺部炎症和肺衰老相关疾病研究。
308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研究方向一: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2.研究方向二: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基因组学及表观组学;3.要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背景或研究经历,有独立工作完成实验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医学背景、微生物学、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基因编辑相关经验者可优先考虑。
309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探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关键性的生物分子靶标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并进行成果转化;2.研究环氧化物水解酶新基因的克隆、改造、表达,及其在制备医药中间体中的应用;3.有独立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英文读写听说的水平。
310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功效评价;2.功效物质的作用机理及产品开发设想;3.依据功效评价结果的健康产品开发。
311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两年内。掌握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等操作(尊重实验动物);2.以大鼠、小鼠、斑马鱼等各类实验动物为模型研究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中神经元损伤和修复的机制。
312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具备病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或者生物化学背景。
313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护理博士或有相关行为学研究经历的博士,或者流行病学方向博士;体育方向或运动医学方向的博士。运动训练对骨骼肌效应的基础研究;2.护理流病方向博士协助完成研究项目一:行为改变理论在肺康复策略中的应用;或者.协助完成研究项目二: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人员社区预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4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1.大米精细结构与其营养及食味关系的研究;2.谷物蛋白(肽)及新产品创制;3.谷物膳食纤维改性技术及应用;4.谷物营养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构建。
315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参与中国风格当代融合创新设计方法与行业应用项目;2.参与中国家电用户体验设计研究项目。
316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江南传统建筑研究。
317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中国古代香炉造物图考及设计思想研究;2.品牌战略视觉设计研究。
318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研究;2.中国传统造物体系研究。
319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参与江苏服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和世界影响力研究项目;2.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320 江南大学 设计学 1 基于智能计算的可视化设计研究。
321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数字艺术设计理论研究;2.数字艺术创意设计。
322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公共艺术数字的数字交互研究;2.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研究;3.无障碍设计与公共艺术研究项目。
323 江南大学 设计学 2 1.开展流行与时尚品牌研究;2.开展智能可穿戴设计研究。
324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史研究、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建设 10 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需参与教学工作。
325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科学 6
326 河海大学 智能化灌溉理论与技术;作物生命需水理论;农业水土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工程水力学(泵与泵站方向);水土资源规划与现代化管理 7
327 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 8
328 河海大学 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学; 5
329 河海大学 流域水环境演变;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控制;农田污染防控;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环境材料 9
330 河海大学 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智慧水利 10
331 河海大学 电气工程 7
332 河海大学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9
333 河海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10
334 河海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城市水务;生态水利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10
335 河海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7
336 河海大学 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28 功能复合材料、膜材料、表面技术方向、风电防腐相关,具有表面工程或者摩擦学方面的工作经历,能够从事水力机械表面强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作。
337 河海大学 社会学 2
338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10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德育学、美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成人教育学。
339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15 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土壤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相关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在该领域参与了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相关SCI论文。
340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5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应用文体学。
341 南京师范大学 数学 4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342 南京师范大学 统计学 4 应用概率、经济与金融统计、数理统计与应用、统计决策与优化、地理统计。
343 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7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
344 南京师范大学 生态学 6 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345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5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46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 8 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
347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6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
348 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6 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349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 2 中外美术历史及理论研究、美术创作理论研究。
350 南京师范大学 设计学 2 中外设计历史及理论研究、设计教育研究。
351 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 8 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子学功能材料、声学。
352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学 2 体育人文社会学。
353 南京师范大学 哲学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354 南京师范大学 政治学 5 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
355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 12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56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史 6 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
357 南京师范大学 考古学 1 考古学理论、历史时期考古、专门考古、文物遗产与博物馆。
358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 15 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理论研究。
359 南京师范大学 应用经济学 4 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本方向。
360 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30
361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30
362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5
363 南京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6
364 南京医科大学 药学 20
365 南京医科大学 生物学 20
366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 16
367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6
368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土木工程 8
369 中国矿业大学 机械工程 6
370 中国矿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7
371 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 7
372 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6
373 中国矿业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6
374 中国矿业大学 电气工程 4
375 中国矿业大学 数学 4
376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377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4
378 扬州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2
379 扬州大学 化学 6
380 扬州大学 作物学 7
381 扬州大学 兽医学 7
382 扬州大学 畜牧学 7
383 扬州大学 植物保护 3
384 扬州大学 农业工程 3
385 扬州大学 中国史 2
386 扬州大学 数学 4
387 扬州大学 生物学 7
388 扬州大学 草学 2
389 扬州大学 水利工程 3
390 扬州大学 中西医结合 2
391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392 扬州大学 体育学 2
393 扬州大学 土木工程 2
394 扬州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395 扬州大学 软件工程 2
396 扬州大学 园艺学 2
397 扬州大学 临床医学 3
398 南京工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3
399 南京工业大学 膜材料与膜过程、分子界面与模拟、反应过程与耦合技术、新能源材料及过程、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3
400 南京工业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腐蚀与防护、先进金属材料 3
401 南京工业大学 测绘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与定位监控、测绘与精密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3
402 南京工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节能、暖通空调、 3
403 南京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智能检测与系统、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电子、电机驱动控制 3
404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膜分离、催化反应、材料学、陶瓷、高分子、表明工程、环境工程、水处理、大气治理 5
405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 3
406 南京工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3
407 南京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工程、智能交通系统、铁道工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规划、水文与水资源、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工程、工程地址勘察、岩土工程、地下空间规划 3
408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化工过程机械、化工计算模拟、制药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制药过程、生物材料及加工工程、生物能源与资源环境工程 3
409 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新型结构、新材料结果、抗火抗风抗冲击、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桥梁工程、材料学、建筑材料、智能建造、人工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 3
410 南京工业大学 药学、药剂学、生物制药、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 3
411 南京工业大学 柔性电子,纳米电子,能源电子,有机电子学,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光电信息材料,生物电子 3
412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轻合金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等)、高温合金及特殊钢、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3
413 南京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食品生物化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质材料、日化、精细化学品 3
4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尺度气象学、模式发展、模式改进、预测数据社会化应用、人工智能气候预测、气候动力 7
4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环境生态工程、环境风险评估及对策 10
4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水文气象、水文水资源、水务工程 5
4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数学 10 已在相关研究方向的主流期刊有较为出色的科研成果。
41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学、优化方法与应急决策、制造业管理工程、金融工程、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
4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4
4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
4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信息安全方向和大数据分析方向等) 2
422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 全职
423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全职
424 南京邮电大学 光学工程 20 全职
425 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全职
426 南京邮电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 全职
427 南京邮电大学 电气工程 10 全职
428 南京邮电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 全职
429 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 20
430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20
431 中国药科大学 化学 20
432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学 20
433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林木遗传育种,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4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森林培育,师资博士后) 2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5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森林保护学,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6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森林经理学,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7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8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39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师资博士后) 3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40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师资博士后) 5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41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师资博士后) 6 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42 南京林业大学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师资博士后) 1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机械工程或控制类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
443 南京林业大学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师资博士后) 1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具有机电控制类相关专业的研究基础,具有实际开发经验优先。
444 南京林业大学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师资博士后) 1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具有流体流动模拟、密封或者摩擦学方向的相关基础。
445 南京林业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师资博士后) 3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
446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师资博士后) 4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447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师资博士后) 3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448 南京林业大学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资博士后) 1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449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师资博士后) 3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同等条件下,国(境) 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年及以上国际联合培养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招收。
450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师资博士后) 3 师资博士后F类: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师资博士后G类: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源刊上论文1篇及以上;同等条件下,国(境) 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年及以上国际联合培养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招收。
451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师资博士后) 2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同等条件下,国(境) 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年及以上国际联合培养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招收。
452 南京林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师资博士后) 2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同等条件下,国(境) 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年及以上国际联合培养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优先招收。
453 南京林业大学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师资博士后) 4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454 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师资博士后) 4 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同等条件下,具有统计学、植物分类、GIS背景者优先。
455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林业工程、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全职博士后) 70  
456 南通大学 基础医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单细胞分析、微流控技术、光学工程、光学生物传感器、荧光成像、电化学生物传感、卫生检验与检疫(联合)、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脊髓再生、神经损伤与修复、神经退行性病变、药学) 10 病原生物学需:微生物(病毒&细菌)快速电化学检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需:蛋白质(酶)&细胞电分析化学卫生检验与检疫(联合)需:卫生检验检测新技术
457 南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地理学) 24 能熟练运用本学科相关仿真软件及测试设备
458 南通大学 临床医学 5
459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学(植物学、作物学、遗传学) 2 具有基因编辑、多组学联合分析研究背景者优先。
460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 1 在国内外高校或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或将于2020年7月1日前获得博士学位。
461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方向) 3 不超过32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2年;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感染免疫、或肿瘤学专业学优先。
462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学 2
463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学(遗传学) 1
464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6
46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4
466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1
467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4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应届博士毕业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的人员可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特别优秀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2、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力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3、具有较强的外文学术论文读写能力;4、工作勤奋、踏实,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468 江苏科技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4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事业心强,踏实肯干,学风端正;2、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在3年内;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条件优秀可适当放宽;4、有良好的科研经历,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流动站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并具有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发表高水平期刊论(SCI/SSCI/EI/CSSCI检索)3篇及以上。
469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1、申请入站前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不满五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业绩特别突出者,获得博士学位年限可适当放宽;2、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流动站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并具有创新性;3、为促进人才交流,博采众长,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本校毕业的博士不得申请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4、招收专业:材料及相关专业。
470 徐州医科大学 生物学 10 统招博士后优先
471 徐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0 统招博士后优先
472 南京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3 全脱产
473 南京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 3 全脱产
474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学理论 5 其中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不少于3人。
475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5 其中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不少于3人。
476 南京艺术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6 其中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不少于3人。
477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 6 其中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不少于3人。
478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 6 其中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不少于3人。
479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学及水资源 3
48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通航水力学、泄洪消能研究方向) 6
48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3
48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工结构工程 3 对于水利工程之弃土、弃渣资源再生利用(水泥固化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熟悉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研究内容。 
48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或岩土工程或水工结构工程 5 博士期间参与过重大科研课题实践或模型试验研究工作,熟悉相关仿真计算软件,有较好的结构计算分析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SCI检索的论文,英语六级成绩达425分(含)以上。
484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生态水力学研究方向) 1 具有河流动力学相关方面基础;具有一定的主流编程语言基础;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及听说能力,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以上(须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其中至少1篇为SCI收录论文。
485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渔业科学研究方向) 1 具有鱼类生理与行为学相关方面基础;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及听说能力,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以上(须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其中至少1篇为SCI收录论文。
486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向) 1 具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相关领域基础;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及听说能力,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以上(须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其中至少1篇为SCI收录论文。
487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1 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基础;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及听说能力,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以上(须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其中至少1篇为SCI收录论文。
488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农业水土工程 1
489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土保持 1
49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物理湖泊与水文 7 国内或国外一流大学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具有一定海外学习背景者优先,至少发表过2篇SCI或EI或CSCD(前500种刊物)论文(其中至少1篇SCI)。
49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生物与生态 1 中国科学院或特色学科高校博士毕业生或者博士后出站,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
49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 4 发表相关领域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及以上。
49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环境与工程 8 发表相关领域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及以上。
49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 5 发表过第一作者SCI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TOP SCI论文。
4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区域人文经济地理 5 发表第一作者SCI/SSCI论文1篇及以上,或CSCD核心期刊前100名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
49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3 发表过第一作者SCI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至少1篇TOP SCI论文。
49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质学 10  
49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资源与信息 5 土壤资源遥感与评估、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信息获取与集成、土壤侵蚀退化与恢复、土壤圈与地表系统过程模拟等研究方向。
49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地力与保育 5 耕地保护与培肥地力、有机质转化与土壤固碳、土壤酸碱盐形成与防控、土壤物理障碍形成与消减、土壤水文与数值模拟、土壤物质周转与生物调控等研究方向。
50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环境与修复 10 土壤化学与环境化学、土壤环境与产地环境、区域环境与地球化学、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场地污染与风险管控、场地修复与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
50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植物营养与肥料 3 植物养分高效与分子调控、土壤-植物营养调控与农产品品质、新型肥料创制与施肥技术、养分损失阻控与区域环境安全、农业智能决策系统与创新模式等研究方向。
5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生物与生态 3 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生态与土壤健康、物质循环与土壤功能、界面过程与环境效应、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应对等研究方向。
503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双中子星并合的相关物理研究,伽玛暴物理及辐射过程,伽玛暴的相关统计研究。The research on binary neutron star mergers, physical and radiation processes of gamma-ray bursts, and statistical study of gamma-ray bursts. 3 申请人有较好的高能天体物理方面的背景知识,在伽玛暴及中子星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该领域方面有两篇以上第一作者的论文。The applicant should have good background in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have in-depth research on gamma-ray bursts and neutron stars, and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two papers in this field.
504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暗物质间接探测、引力波天文。Dark matter indirect detection, 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 3 在暗物质间接探测、宇宙线物理方面或引力波天文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国际主流学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篇以上。Dark matter indirect detection, 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
505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高能辐射探测技术、核电子学。high energy radiation detector and its front-end electronics, nuclear electronics. 3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从事过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包括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的研发,熟悉GEANT4等探测器模拟软件;2、从事过辐射探测器的信号读出及处理研究,包括低噪声、多通道的辐射探测器(比如PMT、PD、SiPM等光电器件)前端读出。Applicant must meet one of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rich experience on research of  nuclear/particle radiation detector, e.g. scintillator, semi-conductor detector; familiar with their simulation tool, e.g. GEANT4; 2),rich experience on front-end electronics design for radiation detector, e.g. low noise, multi-channels readout electronics system for PMT\PD\SiPM.
506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The postdoc can either work on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s of coherent radio emission processes or carry out study on the origin of cosmic rays. 3 Theoretical or numerical astrophysics.
507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Solar Physics/High Energy Solar Physics,Astronomical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3 现面向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工程HXI载荷招收两名博士后。时限为两年,可按照工程需要或博士后实际工作表现扩展一年。ASO-S是中国首颗太阳观测卫星,计划于2021年底前后发射。其首要科学目标是研究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现象。HXI载荷是其三大载荷之一,目标是对30-200 keV(实际记录范围约10 -400 keV)的硬X射线进行成像、能谱、光变观测。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so-s.pmo.ac.cn/。申请人需要有物理,太阳物理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应熟悉IDL或Python编程,以及良好的英语水平。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申请材料包括CV,文章列表,学位证书,两封推荐信(来自熟悉申请人工作的教授/研究员),和初步研究计划。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也可以接受。申请材料请发送给苏杨研究员(yang.su@pmo.ac.cn)和甘为群研究员(wqgan@pmo.ac.cn)。博士后岗位1(导师,苏杨):太阳X射线暴研究,HXI数据处理和科学软件开发。具体工作包括同HXI科学团队一起开发HXI成像算法,HXI分析软件,STIX-HXI联合分析工具,数据定标分析等。相关的研究以太阳X射线暴和耀斑磁重联为主,利用HXI,STIX,GECAM,SDO等仪器数据和相关理论研究耀斑磁重联,高能粒子的加速、传播、辐射过程,理解X射线辐射的各向异性。申请人需具有太阳高能物理的背景并熟悉IDL和SSW。熟悉高能数据处理,X射线图像重构或射电成像算法的申请人优先。博士后岗位2(导师,伍健,张哲):HXI载荷的相关物理仿真模拟及在轨测试。发射前的仪器测试和发射后的测试期,加工误差和空间环境都可能会影响HXI的仪器状态。申请人将利用模拟测试这些非理想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申请人需熟悉C++语言,有高能探测器设计的背景或相关领域的经验。熟悉Geant4的申请人优先。
508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通过高分辨率观测和机器学习研究太阳活动过程中的动力学过程。 3 太阳物理博士,熟悉SSW分析软件,熟悉机器学习方法。
509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南极天文、射电天文(包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澳大利亚射电望远镜阵列)等,与中澳天文联合研究中心相关的研究方向。Antarctic Astronomy, Radio Astronomy(including ASKAP, FAST, MWA and SKA),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of ACAMAR 3 1.申请人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Applicants obtained their PhD in Astronomy or related fields within 5 years.2.中澳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博士后须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或者澳大利亚天文联合组织至少2家成员单位从事科研工作。An ACAMAR Postdoctoral Fellow must be in residence in at least two member institutions of the Center for Astronomical Mega-Science, CAS(CAMS-CAS) and Astronomy Australia Limited(AAL) during his or her fellowship tenure.3.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英文沟通、交流能力,以确保其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或者澳大利亚天文联合组织成员单位中能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Applicants have sufficient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English to prevent difficulties during their research activities at the CAMS-CAS or AAL member institutes.Have strong independent working 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teamwork spirit.
51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银河系分子云的巡天观测研究。Survey Study of Galactic Molecular Clouds. 3 熟练毫米波谱线观测,在分子云观测研究方向有科学产出。 Good at molecular line observations with publications in the study of interstellar molecular clouds.
51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The postdoc will mainly work on any one of the three following research areas(1) Developing interferometry technique for 21-cm observation, mainly on foreground removal and quasi-redundant baseline calibration;(2)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 with spectroscopic survey and photometric survey. 3 Good knowledge of cosmology, some experience in radio astronomy, and very good programming skills.
51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Optical Survey(CSS-OS) is a planned project, with one of the key goals to conduct large field-of-view, multi-band and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observations over nearly 17000 deg^2. Gravitational lensing studies are the main driver for the CSS-OS survey.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work with Dr. Guoliang Li on some ongoing projects, including 1) telescope simulator, 2)cosmic shear measurement, 3)image processing for weak lensing, 4) strong lensing modeling and galaxy microlensing, etc. 3 Candidates should have a Ph.D.  degree and good experience with gravitational lensing and/or image processing. 
513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精细结构动力学。 3 1.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专业的博士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或达到博士学位要求的应届博士毕业生;2.具有很好的计算机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514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系天体观测和动力学研究。Observation and Dynamical study of Solar System Bodies. 3 具有太阳系天体观测和动力学研究经历,能熟练开展太阳系天体观测和资料处理工作,同时能应用天体力学数值方法求解太阳系天体后牛顿运动方程,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 3 篇以上的有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 1 篇是 ApJ、MNRAS、A&A、AJ 或相当层次以上的期刊论文。The applicant should have the experience of observing solar system bodies,and be skilled in the data preprocessing.Alsomhe or she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numerical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the solar system modeled as a post-Newtonian dynamical system,and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three relevant papers, with at least one published in a main stream journal like ApJ, MNRAS,A&A,AJ etc.
515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行星化学-小天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历史;2.月球科学-月海岩浆洋成因和月表冲击碰撞历史;3.火星地质-火星火山活动和表层地质演化历史。 3 申请人应具备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陨石学、和行星科学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已取得初步科研成果。
516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行星光谱学(Planetary spectroscopy);2.行星探测(Planetary exploration) 3 具有光谱、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学背景优先。Background in,spectrumgeolog,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is preferred.
517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光学仪器 8
518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天文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 8
519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空间天文仪器与技术 8
520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天文仪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5
521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天文仪器热控设计与分析 5
522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数据处理 5
523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集成光子技术 3
5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光学制造与检测 3
525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化学、材料科学 30 与工作站联合招收
52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 30 与工作站联合招收
52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生物学、生物医学 15 与工作站联合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