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扩面11.80万人,新增扩面人员首次缴费率80%以上,月人均待遇256.87元;盐城“互动式”工伤预防在省市联动“走进建设工地”专场推进会上推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率居全省前列……
想群众所想,盼企业所盼,随着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我市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群众“表情包”幸福满满、暖意融融。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全民参保扩面提质行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盐城的基础工程,聚力攻坚,重点突破,不断取得新实效。
倾力联动,打造挖潜“强矩阵”
“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季评比跟踪督导,下发督查通报6期,下沉基层一线督导9批次,强有力的工作督查,有效加快了征缴扩面进度。”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员参保扩面提质,既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实际需要,也是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健全更加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批示,分管领导定期牵头召开扩面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全面动员。在前两年实施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去年大力实施“五险一金”参保扩面活动,强化行政推动、宣传带动、部门联动。三年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累计新增参保98.18万人,养老保险扩面总规模居全省第一。
协同行动,聚力攻坚。为提高参保扩面针对性和有效性,市人社部门联合财政、税务、行政审批、医保、公积金等部门,建立全民参保扩面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工作职责,每季度由市政府办牵头召开一次业务对接会,统筹协调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突出部门联动。横向建立人社、税务、市场监管、财政、公安等十部门“数据共享”“多方联席”机制,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开展扩面征缴百日攻坚行动,协同推进扩面征缴工作。
突出上下联动。纵向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扩面专班和挂钩联系机制,组建人社、税务、银行基层网格员队伍,深挖社保扩面潜力,下沉一线、强势推进。
突出服务联动。通过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落实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规范,升级“四个不出村”基层服务平台,在全市建设40个基层平台自助服务示范点,将全民参保服务送到“家门口、田头边、手掌心”。
倾心引导,扩大参保“朋友圈”
“从现在起,我们连续缴纳15年,60岁以后每月就能领到300元左右养老金,加上待遇稳步上调,一年下来就能拿到4000多元钱。”阜宁县阜城镇的刘翠、刘磊俩兄妹看了宣传片并在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算了一笔“明白账”。34岁的刘磊,还把每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提高到了1000元,并劝服家里其他人一起参了保。
由“要我保”转变为“我要保”。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全民参保计划知晓率,增强全民参保意识,我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群众算好明白账,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制作社保微课堂30期、动漫片4期,在政府楼宇终端、公共汽车、社保大厅、城乡集市循环播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媒质,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舆论方向,群众参保意识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飞跃。
“聘用超龄人员,单位也能给他们参加工伤保险。”最近,盐城市高峰保洁服务公司负责人史女士通过社保大厅显示屏播放的“盐城社保微课堂”宣传片,对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有了深入理解。
“大魏、小莎、小雅”,成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新网红。以市人社局青年业务骨干魏权、朱莎、邱雅等为主讲人的“盐城社保微课堂”短视频,在政务服务大厅和楼宇LED屏、“我的盐城”手机APP 等平台滚动播放,用口语化、风趣式的表述风格,让社保政策听得懂、算得清,播放量、点击量、转发量超15万次,受到广泛好评。
针对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社保缴纳负担重的问题,市人社局积极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减轻其社保缴费压力,鼓励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去年为3.2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05亿元。
家住盐都小马沟的马师傅,因为身体不好,工作难找,平时靠电动三轮车送货来维持生计。“每年养老保险要缴9000多块钱,政府给我补贴了三分之二,现在自己只需交3000多块钱,压力小了很多。”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马师傅申请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倾情服务,扎牢惠民“大福袋”
“细细地算了一笔账,确实是早参保早受益,以前是自己糊涂,好在为时不晚。” 大丰区大中街道红花村31岁的刘女士说,如果她从2010年开始按最低标准缴费,财政还有450元的缴费补贴。“现在自己缴费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再加上基础养老金一部分,到时养老就不成问题了,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早缴早受益”。连续十多年稳步上调养老保险待遇,2021年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月均调增121.7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全市17.32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将全市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纳入工伤预防培训范围,工伤预防费用提取比例高达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在规定范围内满额的做法全省率先、全国屈指可数。
“这个月的工伤保险费扣款怎么比上个月少了,是否费率调整了?”去年8月底 ,盐城兴达建筑工程公司人事部打电话到市社保中心进行询问后得知,由于7月份省内部分城市疫情反扑,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为助力企业平稳运行,去年8至9月我市将工伤保险费率降低20%。
据市社会劳动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落实省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简化工作流程,采取“免申即办”方式,通过省一体化信息平台,批量下调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仅去年8、9两月就为企业减轻工伤保险费负担1300万元。
据了解,我市坚持线上线下并举,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将参保登记、退休申请等50多个社会保障类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打包办,将养老保险关系转接、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23个高频事项提速办,办结时限缩短50%;还对市社会保险大厅服务布局进行改造升级、拓展整合,设置综合柜员制经办窗口。
“年纪大了,就怕找不到证卡,还得专程去补办。之前我看到人社局的宣传介绍,就试着在‘我的盐城’APP上领取了社保卡电子版,再也不担心证卡丢失或损坏了。”去年年底退休的市民老张说,人社服务让老年人很省心。除了电子证照,更让他高兴的是,通过部门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建立“静默认证”模式后,再也不用为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来回奔波了。
在深化“简便办、就近办”“一厅办、一窗办”“智慧人社小站”“流动服务车”等服务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网上办”“掌上办”“无感直享”等“不见面”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网、收入分配器,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市人社局局长吴启飞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巩固提升行动,办好惠民实事、利民好事,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