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县动态
宿迁:“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让农民工工资不能欠不敢欠不想欠
发布日期: 2022-08-12 来源: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近年来,宿迁市按照国家和省市根治欠薪工作统一部署,始终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举措抓紧抓实,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着眼源头规范,加强过程监管,加强案件治理,让农民工工资不能欠不想欠不敢欠,有效保障全市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2022年以来,全市立案处理投诉举报案件136件,帮助2956名劳动者追讨工资报酬1959.65万元;化解国家和省一体化系统案件3495件,动态化解率为100%。

一、加强源头治理,让农民工工资不能欠。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性问题,强化欠薪隐患源头治理。一是高标准推进实名制管理。在建项目实名制管理实现全覆盖,通过信息化手段全程记录农民工身份、考勤、工资结算等信息,实现部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市近300家在建工程项目均配备1-2名劳资专管员,负责劳动合同、实名制登记等工作,对农民工工资全过程动态监管。二是高要求实施分账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开设、使用、撤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委托银行通过专用账户发放农民工工资。对100多家社会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采取“双查”措施,即:既要查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又要查建设单位建设资金支付情况。建设单位将20%工程款作为人工费用,按月足额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人工费27.57亿元。三是高质量开展数字化治理。建成集“监测预警、用工指导、矛盾调处、应急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维权监测预警调度指挥中心,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与省人社一体化系统、住建、税务、信访、水电气等系统对接,实现对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有力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二、加强过程监管,让农民工工资不敢欠。坚持结果导向,突出惩戒约束机制,扎进扎牢制度的笼子,让失信者付出应有责任。一是发挥信用管理作用。将“工资、工程款及时结清”写入《文明宿迁“诚10条”》,全市已在120多个事项环节中推行信用核查、信用审查,对9000余户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评价。公布重大违法行为2件,对2家企业记录不良信用。二是实施“三函一单”机制。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劳资纠纷大排查,对存在欠薪隐患企业,预先发出“欠薪风险提醒函”;对企业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未足额发放等问题的案件或投诉出具“欠薪线索移交函”;对“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的施工项目单位下发“未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约谈函”,同时对欠薪问题突出的县(区)下达“农民工欠薪案件处理交办单”。今年已经发出“提醒函”22件、“移交函”35件、“约谈函”43件以及交办单35张,均实现100%落实处理。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力度。将根治欠薪工作同步纳入为民办实事、高质量考核和“平安宿迁”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建立定期会商、调度和通报制度,推进重大欠薪隐患会办、处置和维稳等工作。人社、住建等部门先后4次对全市在建项目开展督导检查,对60多家企业和项目进行实地检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

三、加强案件治理,让农民工工资不想欠。坚持效果导向,突出案件查办,通过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切实让欠薪案件降下来。一是创新“网格化”支持起诉。建立支持起诉网格长制度,明确了三级网格198名网格长,及时动态发现问题,对久拖不结的历史积案、疑难案件,通过支持起诉解决农民工不能诉、不敢诉、不想诉问题,化解了50件疑难欠薪案件,帮助84名农民工追讨103万元。二是推动“常态化”联合处置。联合住建、交通、水利推动1107余件案件及快速处置;联合公安机关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3件,立案侦查11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名,追回工资500余万元;会同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案件50件;对接人民法院审结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200件,执结1205件,执行到位标的2850万余元。三是加强“专班化”案件处置。市级层面组建一支由执法人员和70人青年党员先锋队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向县区交办“国家欠薪线索平台”、信访、舆情等案件50件,派驻纪检组组长带队和市纪委督查督办提级办理案件32件,运用互联网在线调解平台化解36件突发性欠薪案件,专班模式促进了各类案件及时有效化解,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和谐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