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县动态
宿迁泗阳:织密帮扶体系 精准靶向发力助推实现“家门口好就业”全覆盖
发布日期: 2023-12-01 来源:宿迁市泗阳县人社局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今年以来,宿迁市泗阳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以“乐业泗阳”为目标,全面落实江苏省“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大力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不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端口前移、业务下沉,让“家门口好就业”成为新常态。

一、建体系,织密“兜底式”帮扶网络。一是组织保障健全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方案,人社牵头、多部门协同合作、明确分工,建立月跟踪、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二是多元参与统筹推进。将社区便民服务站、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公司、培训学校等纳入困难人群帮扶体系,建密就业服务站点,目前已在人口基数较大、困难群众较多的6个乡镇(街道)建成1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是数字赋能提升精度。依托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回流数据,结合多部门数据,以10个站点为基础,对重点小区(村居)开展入户调查、登记4万余人次,核实五类困难人员711人,其中残疾612人、低收入户69人、困难职工30人,并为每一位困难人员建立基础台账,做到基本情况、困难类别、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四清”,为开展针对性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二、拓岗位,提升“造血式”就业供给。一是挖掘产业就业“蓄水池”潜力。背靠大企业、产业园的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面梳理企业生产和经营配套、商超物流、餐饮娱乐等用工需求,为社区困难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城厢街道界湖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今年兜底帮扶12名就困人员就业。二是挖掘政府帮扶“补给库”潜力。按照“按需设岗、总量控制”原则,会同多部门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402个。建设苏北最大的县级零工市场,为困难人群提供家政、维修、护理、保洁等“离家不离村(小区社区)”的灵活就业岗位。今年以来,10个站点已帮扶就业人数1029人,其中237人实现“零工就业”。三是挖掘多方合作“联动站”潜力。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及时发布岗位信息,通过岗位找人精准匹配困难人员,送岗到户。针对帮扶对象中残疾人多的现实,人社、残联通力合作,依托“残疾人之家”,组织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手工活。目前,全县46个“残疾人之家”共帮扶1100余名残疾人实现辅助就业。

三、优服务,精塑“保姆式”就业帮扶。一是站点建在“家门口”。绘制困难人群分布图,精准锁定就困人员多、帮扶需求大的社区(村),对就业服务站选址进行科学定位,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助力就业帮扶双向互动。目前,首批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近服务覆盖10个社区4万余人口,完成三年计划的71.42%。二是服务送到“家门口”。将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延伸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现就业政策、岗位需求、技能培训等服务信息双向直达、实时发布。开发“职在泗阳”小程序,为困难人群提供“掌上就业”便利。将每个月第一个周六定为“家门口就业服务日”,现场为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推动各项服务落地落实。三是帮扶帮到“家门口”。为解决困难人员适岗能力不足、创业起步难等问题,按照“全程帮扶、保送上岗”的要求,增设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辅导、岗前模拟作业等帮扶项目,目前已有2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现“出站即上岗”。对于暂时无法匹配上岗的,由人社等部门实施兜底帮扶,各类补贴按照“一次申请、按月发放”应补尽补。今年以来,已为7588名就困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492.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