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3-00709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3-07-11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42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3〕211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7-11 来源:就业促进处(失业保险处)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严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字当头、‘稳’字托底,以高质量就业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2年,江苏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多点频发等影响,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62万人,始终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压紧压实促进就业责任。注重发挥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组建就业和培训两个专项组,落实“日调度、周提醒、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每月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就业工作形势、每季向设区市政府反馈就业核心指标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压实就业优先责任。强化地方财政投入,通过调整省补资金分配办法、纳入督查激励评估指标等方式,督促地方财政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消除“零投入”地区。全省全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0亿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36亿元,市县投入占比达到60%,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颁布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等30个政策文件。省工业信息化厅牵头编印《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政策要点汇编》,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苏政40条”等惠企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快办行动”,推进各项惠企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全面推行援企稳岗政策“免申即享”、社保缓缴政策“即申即享”、就业补贴政策“直补快办”,首创“苏岗贷”稳就业金融产品被国家推广,全省全年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超过450亿元,投放苏岗贷185亿元,发放富民创业贷132亿元。

三是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制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促进措施,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开发政策性岗位8.48万个,组织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4.43%。开展就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培育雨花“码农”等60个省级劳务品牌,建成22个线下规范化零工市场,全省农民工务工规模稳定在2400万以上,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在苏稳定就业99.6万人。推进落实退役军人补贴性教育培训,全年共完成各类培训3.6万人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3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5万余个,有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认定、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机制,帮助26.68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四是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鼓励降低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利率,延长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降低市场主体创业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截至2022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1411.9万户,同比增长3.9%。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21条政策措施,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聚力“创响江苏”主题,开展人才交流系列活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等活动,全面深化人才与创业就业融合。建成县以上创业基地3053个,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基地475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8个,全省全年共扶持成功创业42.84万人、同比增长7.95%。

五是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培训工作职能,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构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培训“三合一”大培训工作格局,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183.09万人次。制定出台《全省人社系统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培养数字技能人才18.62万人。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卓越产业链、优势产业链,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培训上岗率、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稳岗率和创业培训合格率,推动培训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六是加快推进就业化数字转型。在全国率先实现就业数据省级集中和动态管理,有效支撑建成分产业、分行业、分性质、分区域、分规模的全口径企业用工数据库,实名入库180万户企业、3035万名劳动者信息。联合工信、商务、教育、民政、统计等14个部门共建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设置就业用工、失业登记、重点群体、市场供求等四大功能模块,强化就业市场运行分析研判,建立就业领域风险清单,为服务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联手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头部职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出台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和服务标准,建成南京雨花台区首个省级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才市场,指导各地组建人才集团,助力劳动力精准供需匹配。

2023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创新政策措施,细化落实举措,加大援企稳岗力度,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8.3万人,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继续居各省首位;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6%,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当前我省就业正面临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科学技术发展对就业带来挑战、吸引外来劳动力和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减、部分政策落实财政压力较大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好展现江苏就业工作“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宏观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投资、金融、外贸、消费、区域等政策的相互衔接。将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更好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稳就业工作专班作用,加强日常调度和督导落实。建立健全与财力状况、就业任务、地方投入、工作绩效等挂钩的就业补助资金分配制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保障各项政策落实。

二是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政策。深入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促进各项稳就业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出台我省实施意见,顶格落实各项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江苏省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实施方案》,完善高质量就业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以高质量就业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赋能高质量就业。以建设“技能江苏”、培养“江苏工匠”为牵引,建好用好“江苏工匠课堂”,大力推进项目制、定向式培训,推动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建设一批“智改数转”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和信用管理云平台,提高培训质效。

四是加大人才招引培养力度。对接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宁苏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项目建设。聚力推进人才招引“百川归海”、人才培养“百花齐放”、人才攻关“百计千谋”、人才评价“百舸争流”、人才服务“百分满意就在身边”五个“百”工程,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推动岗位开发、创业扶持、见习培训、招聘服务同向发力,着力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开展低收入人口、大龄劳动者、特困职工等群体的就业援助。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因生育中断就业女性就业帮扶工作。强化失业人员兜底保障,落实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六是提升就业治理能力水平。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推动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服务、就业保障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优化升级全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推动由事后监测向事前预警拓展,依托回流数据,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重点群体就业跟踪帮扶。健全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建设各类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社会化市场化力量推动引才留才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恳请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