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建立“涟享社慧”服务保障机制,狠抓就业创业、劳动维权、助企纾困等重点工作,以“三精准”聚合人社向心力、铺设群众连心桥,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人社模式”。
一、精准施策,强化优质要素保障“全方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用人社智慧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引育人才需求。实施用工保障专项行动,将服务捷泰新能源、巨石玻纤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作为工作“头版头条”,组建重特大项目服务专班,为全县303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岗位发布、招聘对接、劳务协作等用工和人才保障。定向开展“职等你来”“归雁兴涟”等招聘专项行动56场,分批组织求职者参与“探营名企之职场体验官”等活动,累计帮助解决紧急缺工6100余人。建立重点项目引才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聚焦项目个性需求及难点痛点,跟进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组织今世缘酒业等企业赴省内外高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50余场,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800余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做强做好实习引才,推动引才关口前移,申请市级以上就业见习基地13家,开发见习岗位5052个,招收1541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到岗参加见习,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锻造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精选优育助力人才发展,主动深入巨石集团等企业开展人才调研活动,筛选出符合职称申报条件人员1251人。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在捷泰新能源试点启动职业技能直接认定工作,在今世缘酒业等企业持续推进自主认定,累计完成认定近千人。强化技能人才载体建设,新获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培育新增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1人、企业省级首席技师(卓越技师)1人、江苏大工匠1人。
二、精准发力,织密和谐劳动关系“防护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工资保证金管理。优化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作征收流程和办理手续,新实现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700万元,涉及187个项目,工资保证金收缴数额全市第一。推广以保函保险的方式缴纳保证金,以保函保险方式缴纳工资保证金占比达75%,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效能。将调解作为优先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坚持“一案四调”,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前、庭前、庭后、裁决前。特别是对部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积极进行案前调解,近两年来,共接处案件1463件(其中:调解专家平台处理244件,不予受理案件395件,立案受理案件824件)。立案受理的案件目前已审结803件。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与公安部门建立讨薪纠纷警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通过定期通报、联动处置和案件移送机制,及时掌握讨薪纠纷警情动态,准确处置讨薪纠纷隐患,快速处理国、省平台欠薪线索832件,动态办结率100%,向公安机关移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件,及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精准服务,推动惠企利民“零距离”。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加快惠企利民政策便捷直达。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劳动保障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在指导督促整改的基础上不予处罚,严格执行自由裁量基准。深入全县260多个企业和46个建筑工地进行涉企用工合规指导服务“啄木鸟”专项行动和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加强用工常见风险提醒,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管理。落实惠企补贴政策,汇编《惠企利民政策宣传手册》,线上线下同步推送宣传。落实新一轮“降、返、补”等惠企政策,上年度为1400余户单位发放稳岗返还929.29万元,惠及职工3.57万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近3500万元。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组织培训赋能队伍、创业服务联盟送岗送技上门,促进就业供需双向奔赴,兜底帮扶就业5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