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是就业蓄水池。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新就业形态百花齐放、不断壮大。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依托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新业态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宿豫区现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7000人,新业态用工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呈增长态势。
为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去年以来,江苏宿迁宿豫区积极探索,宿迁市宿豫区人社部门牵头,联合司法、法院、工会、工商联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了宿迁市宿豫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劳动纠纷预防化解公共服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新业态劳动者基本情况,宿豫区坚持从摸清底数、夯实基础入手,对全区新业态劳动者状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一边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信息;另一边专门成立新业态劳动者资源调查工作组,登门入企开展调查,将新业态劳动者的基本底数、就业经历、技能水平、学历层次、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录入微机。截至目前,录入数据7000余人,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
新就业形态工作者张金丽通过网络平台反馈被单位扣发配送订单8000元工资问题,联合调处中心调解员收到案件后及时组织双方现场调解,通过核算订单配送量及确认工资计发标准,双方最终对于扣发工资数额达成一致,单位当场支付被扣发的工资,双方握手言和。
近日,调处中心党建先锋队深入到广大新业态劳动者群体中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政策法规,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和生活需求等,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今年以来,全区新业态劳动纠纷申请调解立案数量31件,同比下降24.4%。
做网络直播叶敏因工资问题和她所在的公司产生了争议,她通过邮寄书面材料的方式向调处中心申请维权。中心调解员接受案件后在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后,通过电话方式沟通调解未果。调解员帮助叶敏将案件直接转入仲裁立案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当事人维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调处中心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动调处机制,打造“小额纠纷快速调”精品调解模式,直接联系用工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实现新业态劳动者与用工企业间2000元以内小额纠纷96%“即诉即调”,并督促用工企业现场转账支付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收入,大幅度节省新业态劳动纠纷调解时间及成本。同时深化调裁衔接机制,对于调解不成的新业态案件及时转入仲裁程序办理,实现“一站式”劳动维权无缝衔接,今年以来,调解不成直接转入仲裁程序的案件共计4起。
只有探索出制定一个好策略、打造一个好平台、形成一个好机制才能做到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拍共鸣”,共同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和谐。据宿豫区人社局局长李冬冬介绍,一年多来,调处中心共接待、回复各类劳动用工问题550余个,调处案件112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0%,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平台经济发展在这里实现了“互融共生”“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