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2025年7月10日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4-00692
分       类
人大建议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4-07-10
名       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32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4〕196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3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0 来源:职业能力建设处(技工院校管理处)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146

余伟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职工发展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支宏大的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加大生产一线劳动者培训力度,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促进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形势、增加人民获得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积极打造以“江苏工匠”为龙头、以“江苏技校、江苏技工、江苏技造”为骨干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品牌群,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为龙头,以“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主体,以企业、院校群众性练兵活动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江苏省技能人才总数已突破1450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975名,15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13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累计评出168名特级技师、12名首席技能。我省职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针对您提出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研究,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于加强平台建设。我省是全国最早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着力构建线上培训资源充足、线上线下融合衔接、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监督管理有序到位的工作格局。2023年,全省人社系统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运营了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云平台(“江苏工匠课堂”),打造线上与线下、远程与现场、理论与实操等多个综合应用场景。“江苏工匠课堂”自上线以来,累计上架课程3000门,143590课时,涵盖了纺织等478个职业(工种)。目前共9个地市线上开展培训工作,累计开班322个,在线学习11329人,播放视频课程13716个。劳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使培训更富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技能成长成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优质职业培训课程,不断充实“江苏工匠课堂”专业体系,切实保障线上课程资源供给,为劳动者提供一系列便捷、高效、专业的在线学习服务。同时,更加深入地推进职业培训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扩大平台功能,建立技能人才成长过程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利用AI技术为就业者设计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全方位对接技工院校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紧密衔接的应用机制;开发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平台,组织线上比赛和评价,为广大职工提供更丰富的职业培训平台资源。

二、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 我省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数字技能提升、青年群体专项培训、“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等行动计划,培养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和改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推动江苏工匠课堂顺利上线和“云眸工程”开发建设,加强培训实名制管理和省级培训信息集中,积极推进项目制培训,完善“三率”指标培训质量监测体系,就业培训上岗率44%、职工培训稳岗率88%、创业培训合格率95%,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66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21.5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2万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对象,面向新职业、新技能,及时调整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技工院校建设,培养优质师资力量,推动产教融合,解决职业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职工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三、关于建设技能培训基地。目前,我省已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0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6个。在技能人才培养和职工技能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加大各个行业公共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力度,研究基地向各类企业开放模式,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场所,增强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建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实训基地等工作平台,组织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等专题活动。

四、关于开展知识分享活动。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技能中国行”、“技能江苏行”和“工匠大师进校院”等活动,开办高技能人才研修班,举办高技能人才疗养活动,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的专家、选手和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赴企业宣讲成长经历,分享先进技术技能,为企业一线职工和院校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扩大活动范围和规模,让更多企业职工能够分享最先进、最优质、最典型的技术、工艺和事迹。

五、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支撑,我省不断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劳动者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形成了社会化评价与企业自主评价相衔接的技能人才评价格局。目前,全省已设置社会化评价机构247家,4000余家企业经备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创新企业自主评价模式,支持企业推行“车间+考场”互动评价认定,鼓励企业根据职工日常表现、技艺革新、传技带徒、表彰奖励、“揭榜领题”等技能贡献来评价技能水平,真正让企业行使评价自主权,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相适应、评价和使用相结合。贯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相互融合发展通道,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延伸技能人才成长阶梯,全面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探索建立学徒工与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衔接机制,健全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注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参与技术改造革新、工艺改进、传技带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多措并举推进两类人才评价双向贯通发展。创新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制定出台《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2021年-2025 年)工作方案》,发布了“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评价22大紧缺技术资源方向,采取社会协办、自主开发、政府购买等方式,确保 3 个月内完成行业评价规范建设、6个月内完成评价题库建设。快速响应机制建设以来,已形成70个行业评价规范、246个评价题库和103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的工作成果,同时承担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任务15项,开发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新产业新业态工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和企业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技能人才认证体系,拓展企业适用、社会认可、流通顺畅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机制。综合运用国家和省有关人才和表彰奖励政策,扩大技能人才在劳动模范、国务院特贴、333人才工程、双创人才等的占比,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渠道,让“江苏工匠”香起来,让广大一线职工更具有获得感。研究探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与院校专业建设、企业生产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架构相衔接的创新模式,引导技能评价工作与产业链、就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职工的主体责任,通过各类载体建设,赋能一线岗位培训,把企业建设成技能人才的“第二大学”,满足职工不同阶段知识、能力提升需求。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