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4-00680
分       类
人大建议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4-07-11
名       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35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4〕203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3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1 来源:职业能力建设处(技工院校管理处)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唐义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水平技工教育,培养了宋彪、余守安等一大批青年技能领军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优化布局结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全省共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410所、在校生约192万人,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青年技能人才超过50万人。大力加强专业群建设,“十三五”以来,立项建设100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192个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和40个省级技工院校品牌特色专业群。积极打造优质课程,162门课程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43门课程被遴选为“十四五”江苏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36部教材被确定为江苏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全省技工院校开发并正式出版一体化教材、工作页391本,建设省级一体化精品课程320门。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工作指导,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十四五”以来,立项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0个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遴选确定100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30个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60个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全省技工院校与华为等2762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2152个,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近10万人。大力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支持企业与技工院校等联合培养新型学徒16.5万人次。

三、强化实践育人。鼓励职业院校参加“1+X”证书试点,将行业企业最新需求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共参与264项“1+X”证书试点,试点学生超过10万人。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92所技工院校开设了工学一体化课程,40所学校入围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138个专业入围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强化技能教育,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设置162个赛项,共有281所职业院校的1.5万余名师生参加比赛。我省技工院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15金19银16铜,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3金4银2铜,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获得第44届世赛阿尔伯特大奖。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各行各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需求,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优化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到2025年,省重点技师学院、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的主干课一体化率分别达到100%、70%和50%以上。聚焦“1650”产业体系,加快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信息通信类专业建设,打造50个以上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群,推动技工院校专业与地区主导产业匹配度达到80%以上。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数字技能资源供给体系,打造数字技能重点攻关平台。

二是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围绕江苏“1+3”功能区、苏锡常都市圈等重点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由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等,探索组建若干区域性、行业性技工教育联合体,发挥产学研集成优势,协同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通过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项目、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项目等,加快培养更多适应制造强省战略的青年技能人才。

三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标准条件,拓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融合发展。支持技工院校毕业生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创业补贴等,实现就业政策的公平普惠。聚焦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江苏大工匠、世赛优秀选手等,加强典型宣传,讲好技能故事,涵养技能文化。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职业教育活动周、劳模工匠进校园、江苏青年技能周等活动,持续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社会风尚。

感谢您对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恳请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