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4-00706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4-07-18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26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4〕201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2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8 来源:就业促进处(失业保险处)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周国翠委员:

经研究,现就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机制的提案》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加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帮扶老年人就业创业,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丰富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快建立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机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请省人大修订《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颁布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高质量就业促进规划》,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二是优化就业帮扶服务。全省人社系统综合运用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多种手段,将就业政策扩大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人。2023年,全省60周岁以上劳动者以灵活就业形式参保的有12.5万人,其中3792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共为3491名超过60周岁的人办理失业登记。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好用好“江苏工匠课堂”,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丰富的公益类、自费类和补贴类技能培训线上课程。在“江苏工匠课堂”设立大龄劳动者培训专区,优先开发或征集一批社会急需、市场紧缺、适合大龄劳动者参加的线上培训课程。将确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的大龄劳动者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鼓励各地采用项目制培训等方式加强大龄农民工培训。四是强化低龄老年人社会保障。落实国家统一政策,对参保人员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龄不满国家规定最低缴费年限的,经本人申请,可以在按政策确定的延缴地延长缴费至满国家规定最低缴费年限;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未办理退休手续且未满65周岁的超龄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2023年全省共有5.1万名超龄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精心安排布署,重点推进落实以下政策措施:

一、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挖掘和开发农业、家政服务、纺织服装、物业保洁、建筑业等领域大龄劳动者就业岗位,引导“一老一幼”事业和产业发展中释放的大量护理、生活照料等用工需求转向大龄劳动者。鼓励制造业、建筑业企业(单位)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材料整理、后勤保障、计数计件等辅助性岗位,鼓励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等服务业企业(单位)为大龄劳动者提供专兼职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吸纳大龄劳动者就业。

二、规范提升求职招聘服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招聘和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活动。建好用好“一县(区)一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适老化改造,开设线上线下求职招聘服务专区,广泛采集、认真审核、及时发布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利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苏心聘”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载体,为用人单位和大龄劳动者提供网络招聘、直播带岗、视频双选等服务。

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评价。建好用好“江苏工匠课堂”,设立大龄劳动者培训专区,优先开发或征集一批社会急需、市场紧缺、适合大龄劳动者参加的培训课程。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举办大龄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单位)对大龄劳动者开展在岗转岗培训。对确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未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大龄劳动者(年龄不超过70周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创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制度,开发一批适合超龄农民工需求的职业培训项目,鼓励各地采用项目制培训等方式增强超龄农民工培训供给。

四、营造劳动就业良好氛围。积极加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探索支持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新政策、新路径、新举措,在探索对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场所适老化改造、提供专项补贴、创业奖励、设立发展基金、放宽借款人年龄条件等方面先行先试,帮助更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大龄劳动者就业。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各方消除对就业年龄的不合理限制,树立“年龄无涉”观念,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引领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