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索  引  号
550232674/2025-00694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25-08-01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03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苏人社复〔2025〕229号
关  键  词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18 来源: 字体:[        ] 字体:[        ] 点击量:
点击查看原文件:

唐晓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老年人才作用发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帮扶老年人就业创业,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丰富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有效促进老年人才作用发挥。2024年,为4664名超过60周岁以上劳动者办理登记失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适合养老服务群体、老年年学习的课程,上线373门高质量公益类课程,其中97门与养老服务、健康照护、康养等相关;共培育了133家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其中大型养老、家政企业11家、社会评价机构62家、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技工)院校60家,34.96万人次获取了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提升了银发经济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精心安排布署,重点推进落实以下举措: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低龄老年人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逐步建立起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适时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为低龄老年人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深化离退休人员志愿服务,推进老党员工作室、银发人才库、老干部志愿服务特色团队建设,按照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农业、党建等类别,建好用好省市县三级银发人才库,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服务。

二是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支持“银发打工人”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在自愿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等活动。鼓励“银发打工人”自愿量力参加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就业或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健康照护、幼童接送、课业辅导、家务整理、助餐助浴等社区服务。登记失业“银发打工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规定享受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

三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评价。建好用好“江苏工匠课堂”,设立大龄劳动者培训专区,优先开发或征集一批社会急需、市场紧缺、适合大龄劳动者参加的培训课程。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举办大龄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单位)对大龄劳动者开展在岗转岗培训。对确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未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大龄劳动者(年龄不超过70周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创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制度,开发一批适合超龄农民工需求的职业培训项目,鼓励各地采用项目制培训等方式增强超龄农民工培训供给。

四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延缴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统筹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促进“银发打工人”各类收入同步合理增长。

五、保障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加强薪酬分配指引服务,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保障大龄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引导就业大龄劳动者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劳动权益。健全服务网络,对大龄劳动者中的进城务工人员因追索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优选办案力量。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提起诉讼的,按劳务关系处理。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大龄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对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不得安排其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六、着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积极加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探索支持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新政策、新路径、新举措,帮助更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大龄劳动者就业,促进老年人才作用发挥。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各方消除对就业年龄的不合理限制,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引领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