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淮安签署2023-2025年度结对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六朝古都”南京与“运河之都”淮安,江苏这两座“一南一北”的城市,就多了一份跨越千里的情感牵挂和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盱眙县南北结对帮扶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也在此框架下孕育而生,此项目创新帮扶模式,由定向产业输血转变为双向人才造血,全面深化新一轮宁淮挂钩合作。
近日,盱眙县技术工人电工培训正式开班,这宣告着盱眙县南北结对帮扶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旨在为盱眙县劳动力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盱眙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一期培训共吸引32位学员参加。
从“无”到“有”擦出技能培训火花
“之前一直想学习电焊,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学习,来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项技术,现在家里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了,我每次看到有大量的招聘操作工的信息,我都心里痒痒,看到“盱眙就业”的培训信息,我果断报名,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拿到证书,多掌握一项就业的技能。”学员黄伟说。
零基础“小白”到行业内“精英”,技能培训你能行!这幽默诙谐的宣传语吸引了很多像黄伟这样的劳动者。目前,已有285人报名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是由盱眙县人社部门主办,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承办,依托该校丰富培训经验,将盱眙县转移劳动力培训成企业急需岗位工人,助力劳动者技能从“无”到“有”的转变。预计全年针对技能工人的培训20余期,可惠及千余人。
从“低”到“高”绘就人才发展画卷
“我们企业是有不少工人,但都是最基础的操作工,现在我们企业转型升级了,我们更多需要的是高级工人,都从外地招聘也不现实,如果能把现有的操作工培养成高级工就好了。”伟复能源总经理向人社部门反馈道。
如何让“低”技能转化成“高”技能?盱眙县人社部门汲取南京的优良经验,结合本县实际,依托企业发挥用人、培养“双责任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自主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培训等。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开展“师带徒”“老带新”等“生产线上”的培训,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自主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业开展30余期培训。
同时,为缓解企业培训压力,盱眙县人社部门重新梳理人社涉企优惠政策,推出“免申报、畅通领、线上办”多项措施,真金白银为企业减压力、添活力。截至目前,为86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1.85万元;为10人发放培训补贴5.1004万元。
从“新”到“兴”注入乡村源头活水
烈日炎炎,在盱眙石马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碧根果园中有几十名果农开启“沉浸式”学习,只见一声令下,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修剪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后至碧根果种植基地,以现有的结果品种树与良种改接树现场进行了修剪示范,并强调了要结合树体生长情况和品种特点合理操作,以确保修剪效果。
“其实我们已经种植碧根果很多年了,长势好坏全靠天意,其实我们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教学,但是我们也不敢尝试,毕竟没有专业人士教我们,我们也不敢相信,明年家里的娃就要上大学了,也不知道今年收成怎么样。”这成为了张德福的心病。
直到3月的一天,张德福偶然听村长说人社部门派南京专业老师下乡指导,这可给张德福激动坏了,经过7天的专业培训,张德福得到了碧根果种植的专业技术证书,毕业那天,张德福的女儿也来参加典礼,张德福开心地说:“没想到我比我家娃还早毕业,这证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都是盱眙县南北结对帮扶技能提升培训项目的真实写照。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两座兄弟城的合作故事以技能培训为媒,正在不断续写。
“我们计划此项目全年培训13个工种2980人次目标,让参训劳动力基本掌握一技之长,让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更进一步提升,逐步建成一支具有高、中、低梯次,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人社部门负责人说道。